這就像青銅器銅、錫的比例,不知道準確的比例就只能反復嘗試。
現代的黑火藥基本是消石占四分之三。
沈兵為了掩人耳目或者也可以說“逐步升級”以保持技術優勢,所以有意降低消石的比重將其定為二分之一。
甚至沈兵還裝模作樣的整出了三種配方:
一種是硫黃、窩黃、消石、麻茹、竹茹、清油等十余種原料,有些東西都是沈兵隨便加的可燃物。
原因一方面是此時不需要威力太大的火藥,另一方面則是努力把偷學的人弄暈,使其無法確定哪些才是最重要也最能提升威力的成份。
第二種是加入干漆、桐油、松脂。
第三種就是加入芭豆、番木鱉等。
它們的功用是什么就不用說了,第一種主要就是爆炸,第二種是燃燒,第三種則是毒煙。
當然,沈兵很自覺的不使用致命毒藥,否則就加砒霜進去了。
不過是否使用致命毒藥似乎沒什么不同……將敵人迷昏后殺死,與直接將其毒死有很大區別?
火藥制出后沈兵還試了下,他取了一小撮隔遠了,拿明火一點……“哧”的一聲就劇烈燃燒接著便化為一股青煙。
這讓扶蘇及王賁等人嚇了一跳。
扶蘇驚道:
“將軍,這是何物?”
沈兵回答:
“火藥。”
扶蘇與王賁等人面面相覷,看沈兵那樣子似乎早就知道火藥,而他們卻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過了好半晌,魏呴才問了聲:
“將軍,此物又有何用?”
沈兵起身拍了拍手回答:
“制作武器,克制匈奴騎兵的武器!”
王賁等人聽著就更是一臉懵,這東西還可以制作武器?
沈兵用火藥制出的第一個東西就是“霹靂火球”。
這東西是在宋朝時出現的,“武經總要”中有記載:
以粗約一寸半的竹管,外面以火藥及碎瓷片、鐵片等包裹制成球形。球兩頭各留約一寸長管頭,一頭作手持把柄,另一頭裝引火藥和藥捻。施放時聲如霹靂,又如火球翻滾,是以稱作“霹靂火球”。
沈兵往里裝的是鐵蒺藜……云中郡已可以批量產鐵,鐵蒺藜同樣可以大批量制作,若是用鐵片或碎瓷片不僅更麻煩還存在殺傷力不足的問題。
另一個改進就是“霹靂火球”是雙頭的而沈兵所制卻是單頭的。
簡單的說沈兵所制更像現代的“手榴彈”……“霹靂火球”握柄和引信在不同側,于是空間更大、點火不便、拋擲不遠。
制作也很簡單,先牽好引信再將十幾枚鐵蒺藜與火藥混在一起用麻布往竹筒手柄上一裹并扎緊,一個原始的手榴彈就制成了。
沈兵試著用了下,引信一點就甩了出去,只聽“轟”的一聲,兩個草人霎時就被炸上了天,其間還有被爆出的鐵蒺藜“嗖嗖”的到處亂飛。
這場面只嚇得扶蘇等人面色蒼白卻又一臉興奮,過了好半天才發出一陣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