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若是占領了九原不僅擁有了西進取后套的踏板,還能將河套地區的匈奴一分為二互相無法聯系。
確切的說沒有一分為二也可以聯系,但位于后套的匈奴軍隊就需要繞過陰山,道路為遠上數倍且十分難行。
長期在草原空曠地區作戰的頭曼單于初時并沒有這類看地形的習慣,此時被冒頓這么一說發現還真是。
于是趕忙問:
“這要怎么應付?我軍不會守城,九原也沒有防備!”
冒頓回答道:
“單于莫慌,秦軍全軍上下不過兩萬人,其可以進攻九原的兵力不過萬余!”
頭曼單于想了想,就問探子:
“秦軍是如何行軍?”
探子回答:
“步兵和騎兵同行。”
頭曼單于嘆了口氣,說道:
“步兵與騎兵同行……上回我軍就敗于這種陣形。”
“秦軍步兵有強弩和索箭,騎兵又在外圍游走使我軍無法靠近。”
“其三千余人就足以擊敗我萬余精騎。”
“如今秦軍一萬,豈不是可以擊敗我三萬大軍?”
冒頓想了想,就指著地圖回答道:
“單于請看,云中郡距九原四百余里。”
“同時秦軍大軍又盡數西進……如何還能保證弩箭補給?”
頭曼單于點了點頭,說道:
“你的意思是……”
其實根本不需要多想了,就是匈奴慣用的戰術:沿途騷擾消耗其補給,當秦軍當補給最遠端時再一戰而勝。
沈兵很快就感覺到這一點,因為出城的第二天就有許多匈奴騎兵往來穿梭在附近,甚至還與秦軍游騎發生過幾次小沖突。
匈奴看起來很自信,至少對秦軍騎兵是如此。
這或許是因為上次作戰他們已了解神武軍的本領,知道秦騎軍騎射不如他們,于是面對騎軍時就放心進攻。
至于秦步兵,他們就躲得遠遠的。
沈兵從一開始就約束騎兵盡量不要與匈奴發生沖突,一旦與匈奴相遇就退回步兵弩箭的射程范圍內防守。
于是兩軍也相安無事。
直至傍晚時分,匈奴騎兵才蜂涌對秦軍發起進攻。
匈奴騎兵不愧是草原王者,他們選在這時進攻居然考慮到陽光的因素……夕陽西下,刺眼的陽光再加上略顯昏暗的背景,使秦軍一時無法發現從正面攻來的匈奴有多少人,只看到一枝枝箭帶著嘯聲從陽光中飛射而來。
沈兵也沒多想,當即就下令步卒以強弩還擊。
幾波弩箭過去后,匈奴就暫時退走。
不久又返回進攻……
于是沈兵就明白了,匈奴這么做是為了消耗秦軍的弩箭。
也就是說,匈奴在打秦軍補給的主意……弩箭這么消耗下去,等秦軍到九原時就差不多消耗完了,到時就是匈奴主力出動的時候了。
于是沈兵就知道,匈奴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