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場面真是讓沈兵不敢恭維。
不過這似乎沒辦法,秦律就是這么規定的,此時的沈兵當然不敢輕易忤逆。
扶蘇從馬車中出來,他環視一下四周,就隔遠了朝沈兵拱手道:
“恭喜將軍又立一功。”
“此戰‘霹靂火球’居功至偉,有了此物,北地便再無匈奴之患矣!”
沈兵謙遜了幾句,心下卻不認為“霹靂火球”能阻住匈奴騎軍。
要知道宋朝時就有“霹靂火球”,雖說宋時的火藥沒這威力也沒有以戰車為平臺機動,但他們卻知道用投石機發射。
但其最終還是沒能擋住蒙古鐵騎也沒能阻止宋朝的覆滅。
究其原因,是“霹靂火球”的威力并沒有看起來那么大……
其實就別說是“霹靂火球”了,即便是用現代的手榴彈與騎兵作戰只怕也是力有未逮。
原因是騎兵很靈活快速而手榴彈則有延時,這會使手榴彈總是落空。
除非是對付敵騎集群式沖鋒才有用。
近代戰爭中就連步槍都很難做到淘汰騎兵,直到馬克泌機槍出現才使其退出了戰爭舞臺。
此戰秦軍之所以能打敗匈奴而且還以萬余秦軍大敗五萬匈奴,更多的是因為匈奴從沒見過“霹靂火球”被這么一炸就士氣全無。
就像德軍在戰場上第一次見到坦克時也被嚇傻了一樣。
這并不是說英軍的坦克有多厲害,那種初代坦克甚至連成功的開進敵人戰壕而不發生故障都困難。
但這種陌生的裝備在戰場上首次出現往往會第一時間使敵人全軍處于混亂狀態于是戰斗力成級數的下降。
秦軍就是占了這方面的便宜。
不過戰場就是這樣,勝了就是勝了,沒什么道理可言。
打掃完戰場后,沈兵一聲令下大軍就繼續朝九原進發。
因為不需要掩瞞,所以沈兵分出了三支騎軍每支一千人返回云中郡方向保護補給線。
另外又分出了一支兩千人的步卒在云中郡與九原郡之間建一個城寨。
這個城寨可以作為一個中轉站,也可以做為保護補給的騎兵的補給點和依托。
至于九原城……
沈兵相信經此一役后,匈奴已無心守九原了,要攻下它已不成問題。
沈兵猜的沒錯,兩天后當沈兵帶著秦軍主力趕到九原時,那里早已是空城一座。
而且看城內到處都是破損的帳蓬、丟棄的毛皮甚至還有搶來的牛羊牲畜……就知道被嚇破膽的匈奴人逃得有多匆忙。
牛羊牲畜原本是他們南下劫掠的目的。
可此時卻擔心拖慢他們的行軍速度而將其拋下。
北地軍也不客氣,接收了九原城后就將那些牲畜收容起來……今后建設九原城自是少不了這些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