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的說是此時沈兵對云畋的定位還比較模糊,他不知道是該完全信任云畋還是保持一定距離。
后來在知道云畋把全家老小都搬到北地而且已在路上的時候,沈兵就放心了……
云畋這并不是說把全家人帶來蹭飯吃,而是把全家性命都交付到沈兵手里。
要知道那可是大大小小數百口人,一出動就是興師動眾的,就連子女都有九個之多。
一口氣全搬來置于沈兵“一箭之地”之下,那不就是讓沈兵放心么?
這也從另一面看出云畋其實早已看穿了沈兵的心思。
沈兵對云畋這樣的隱士還是有些佩服的。
沈兵知道歷史的發展和走向是不足為奇,他靠的是現代知識。
但古時總有些人,他們雖然足不出戶但卻能盡知天下事。
知天下事或許還算不上什么,比如云畋做為一名成功的商人,到處都有他的眼線也能打聽到消息……許多人都能做到。
問題是他們還能從知道的這些事準確的推算出一些事情甚至將來的發展,這就非常人能及了。
不過從某些方面說,云畋卻是失算了。
因為如果從歷史角度來看,云畋更應該把寶押在趙高和胡亥那而不是在他沈兵和扶蘇這。
不過誰又能說這是錯的呢?
至少沈兵就不認為這是命中注定的!
請云畋坐下并讓下人為其準備了酒水之后,沈兵就問道:
“我打算在九原經營綢緞,云畋兄以為如何?”
云畋想也不想就回答:
“售予西戎么?”
沈兵大由奇道:
“云畋兄知道西戎?”
云畋點點頭回道:
“略知一二,我等經商之人自有傳言。”
“有人自中原往西戎帶去絲綢,能得中原十倍價格。”
“用此價格在西戎換作中原所缺的馬匹、牛羊等物再返回……一來一去,便能得二十倍利益。”
沈兵這時才知道中原并不是只有他一人知道西域。
不過這并不奇怪,商人應該說是天下行走最多的一個群體,且一來一回就能得到二十倍的利益……自然就會有商人不遠千里為此鋌而走險。
于是在商人間就會暗自傳開。
這有些像現代人的走私,只是官方還不知道于是史書也就沒記載。
云畋舉杯朝沈兵遙遙敬了下,就接著說道:
“只是此法雖是可行,卻有兩處困難。”
“其一,前往西戎要經過后套,而此時后套卻在匈奴手中!”
“除非將軍能收復后套打通前往西戎之路,否則……”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
“這只是遲早之事。”
“有了九原,我等自然要收復后套。”
云畋點了點頭,然后又接著說道:
“其二,趙高與李斯又豈能坐視將軍如此發展?”
“是以云畋認為此間必有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