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齊王建的封地還是有的,但嬴政卻給了他一片荒山,然后不留任何下人。
確切的說不是荒山,而是有松樹和柏樹的山。
其結果是什么就不用多說了,沒有一點生活能力的齊王建根本無法生活,最后活活餓死。
于是就留下“王建失國,松柏蒼蒼”的詩句。
其實齊國并非完全沒有機會,嬴政最怕的是齊王建南下進軍到淮河與昌平君形成呼應之勢。
昌平君之所以愿臣伏那是因為孤掌難鳴沒有機會。
若現在有齊國數十萬大軍與其背靠背,那帶著項家乃至百越舉事起來又是一個不小的麻煩。
到時統一中原只怕又是遙遙無期了。
但齊王建卻錯過了這個機會聽信奸臣的建議,最終讓齊國雖休身養息多年擁有數十萬大軍卻舉國投降。
也難怪齊國百姓在齊王建死后會憤恨的編了首歌謠:“是松樹?還是柏樹?使齊王建遷往共地,還不是賓客招來的禍?”(賓客指奸細)。
沈兵只是冷冷的點了下頭,就示意仞下去。
仞則問了聲:
“將軍,不將消息傳下去嗎?”
沈兵回答:
“傳下去吧!”
于是,府外很快就傳來一陣陣歡呼。
軍民們一聲聲的喊著:
“齊王降了!”
“齊國滅了!”
……
甚至還有許多百姓敲鑼打鼓的慶賀。
之所以其它國被滅沒有這場景,是因為齊國是七國最后一國。
百姓以為此戰之后就無仗可打了,于是奔走相慶。
沈兵和云畋對望一眼,互相都看到了彼此的無奈。
他們還想要更多的時間,但現在似乎越來越緊迫了。
就在沈兵在北地發展的時候,匈奴冒頓也在鞏固自己的勢力。
事實上冒頓已有些被沈兵嚇住了。
九原一仗后,中原秦軍那恐怖的戰斗力以及如雷霆般的火器讓匈奴騎軍個個心驚膽寒。
以至于冒頓說要將戰略方向北移時幾乎無人反對。
正所謂禍不單行,或許是聽聞匈奴敗于秦軍之手傷亡慘重,而且又是新上位立足未穩,東胡就派使者來求千里馬。
東胡使者神態十分傲慢,他只微微向冒頓躬了下身,便仰著頭說道:
“我王得知頭曼單于已死,他座下那匹千里馬想必也用不著了。”
“就送給我王罷!”
冒頓左右聞言不由火冒三丈。
如果只是來要馬那還算好,竟然來要頭曼單于生前的座騎?
那是不是在暗示匈奴的領地和財物都是東胡的?
于是紛紛怒目圓瞪手握刀柄,只要冒頓單于一聲令下他們就馬上上前將使者亂刀砍死。
冒頓遲疑了下,就微笑著回答道:
“不過是一匹馬而已,若是使者想要,就牽去吧!”
說著還真把那匹千里馬送給了使者。
冒頓還勸著左右:
“難道我們要因為愛惜一匹馬而與東胡作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