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可知兵士拋擲的是何物?”
楊端和回答:
“難道便是大敗匈奴的‘霹靂火球’?”
沈兵發明“霹靂火球”大敗匈奴一事早就在中原傳開了,楊端和當然也聽到了風聲,只是他并不知道“霹靂火球”長什么樣。
沈兵回答:
“正是。”
然后朝跟在身邊的仞揚了揚頭。
仞會意,當即下令來一組實彈。
卻見上來一什兵士,隨著什長一聲令下,就整齊劃一的點燃手中“霹靂火球”之后往外一拋,就全部趴在地上。
“轟轟”一陣爆響之后,數十步外的一片草人就被炸得東倒西歪,倒把楊端和嚇了一大跳。
他有聽聞“霹靂火球”的威力,但只道多是口耳相傳夸大其詞,不想此時一見卻是比傳聞的有過之無不及。
沈兵問:
“將軍,你看以此物攻城如何?”
楊端和點頭道:
“卻是攻城的好物事!”
“將此物拋上城頭,不需攻上城墻也能讓敵人死傷慘重。”
沈兵又將楊端和帶到神武軍軍營。
這一回就不需要沈兵多說了,楊端和一進軍營就吃驚得瞪大了眼睛……神武軍正在練習騎射,那些騎軍在馬上挽弓居然也能射至百余步?這在中原可是沒有任何一支騎軍能做到。
沈兵又問:
“將軍,以神武軍比之河內兵又如何?”
楊端和嘆服著點頭道:
“老朽心服口服。”
“以大梁軍、神武軍此等軍力,戰力自是遠勝河內兵。”
“以北地軍為主力理所當然。”
沈兵搖頭道:
“將軍有所不知,這并非以誰為主力的問題。”
楊端和奇道:
“此話怎講?”
沈兵在旁邊找了塊草地,從懷里掏出地圖一邊在地上攤開一邊解釋道:
“將軍請看,從云中郡至九原有四百里。”
“從九原至后套五原又有四百里。”
“而九原剛定糧草不足,我大軍所需糧草、裝備皆需自云中郡運至前方。”
沈兵這說的是實話。
其實這不是九原是否“剛定”的問題。
九原、云中郡因錯過農期兩年內無法自產糧食,幾乎所有糧食都依靠云中郡紡布去中原交換或是由嬴政調配。
而九原又新增百姓十余萬。
于是那糧食就是不間斷的從云中郡送來卻依舊不足。
沈兵接著說道:
“這前后糧路共八百里,若我軍以十萬河內兵攻五原而以兩萬北地兵護糧……”
楊端和聞言不由“哦”了一聲恍然大悟。
這的確不只是哪支部隊戰斗力強的問題,甚至都不是兵力夠不夠保護補給線的問題。
而是若將十萬河內擺到五原進攻匈奴,就意味著有十萬張吃飯的嘴在八百里外……這就算動員所有百姓運輸補給都運不過來。
但如果只有兩萬張嘴在八百里外,十萬張嘴在九原及云中郡一帶,那么后勤壓力就會小得多……不需要再將那么多的糧食運到前線那么遠的路程了,當然被匈奴襲擊的危險也會小得多。
想到這,楊端和就慚愧的說道:
“大將軍所言極是。”
“一切聽從大將軍安排!”
同時楊端和心下暗想,自己應該盡快適應這種角色的對換并調整好心態,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