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沈兵正在西側,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西側最危險,于是西側主力同時也是補給最多的。
不過沈兵并不擔心匈奴會來攻。
因為他認為此時的匈奴大勢已去……勉強來攻的結果就只有死傷慘重最后還要丟了五原。
如果冒頓夠聰明的話,就應該果斷的放棄五原這一萬匈奴,并乘著秦軍還未將包圍圈閉合將河西的匈奴調走逃生。
但很快沈兵就發現自己錯了……
最先發難的是南、北兩面,一隊隊匈奴策馬沖了出來用弓箭阻止秦軍布設陷阱。
這倒沒什么,是正常操作。
沈兵一早也猜到匈奴若要進攻就一定會進攻西側,南、北兩側實施牽制及封鎖是必然的。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讓沈兵始料不及了。
負責封鎖城門的兵士大喊一聲:
“將軍,城門開了,敵人要出城!”
沈兵回頭一看,果然就見城門緩緩打開。
沈兵一陣疑惑,按說敵人絕不會出城反攻才對,此時秦軍已憑借遠射程武器封鎖了城門。
這是秦軍的優勢。
匈奴擅長騎射沒錯,甚至還可以說是匈奴也擅長步射……從小玩弓箭玩到大的,當然比秦軍射得準。
但射得準沒用,弓箭射程再遠也比不過手腳并用憑腰力開弓的弩……“胳膊擰不過大腿”,弓力差別擺在那。
于是秦軍手里的新弩射程遠得多,即便匈奴在城墻上也一樣。
因為射程遠,所以秦軍弩手可以在匈奴弓箭射程之外放心的布設甚至形成環形對準城門。
再加上投石機和三弓床弩,幾乎可以說將城門封死了,有多少匈奴出來就殺多少。
這時匈奴打開城門,沈兵想也不想就下令:
“開弓!”
傳令兵當即把命令傳了下去:
“開弓!”
負責封鎖城門的三百弩手及兩百投石機和三弓床弩手當即開好弓并上好箭與石彈對準城門。
然而下一秒,出現在沈兵眼簾內的卻不是匈奴人而是奴隸,一排排被捆住雙手的奴隸,身著中原褐衣的奴隸。
這些奴隸或許也知道將會發生什么,不約而同的沖著秦軍方向大喊:
“別放箭,我等是秦人!”
“我等為匈奴所俘淪為苦役……”
……
這時另一面的王賁又叫道:
“將軍,這邊也有!”
沈兵扭頭一看,果然就見另一面也有大批的奴隸被綁了上來,人山人海的就像一片烏云黑壓壓的朝秦軍城寨涌來。
王賁眼尖,他湊了上來說道:
“將軍,匈奴混在其中!”
沈兵點了點頭,他也看到了,這不只是服飾不一樣,更是匈奴手里拿著彎刀背著箭壺。
沈兵在現代時只聽說蒙古人會用這種戰術,沒想到匈奴人就這么干了。
“將軍!”兵士大喊:“敵人就要出城了!”
沈兵咬了咬牙,下令道:
“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