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為防盜章節。
這么做很無奈,寫書這么多年都沒防盜過。
因為士兵相信有許多書友并不清楚盜與不盜的區別,純粹只是看書。
我十年前看網文時就是這樣,對正版完全沒概念,看了許多盜版小說,后來才發現自己是在白嫖。
因為自己有這個經歷,所以對看盜有一定的理解,所以從寫書起就一直抱著隨意的態度。
看盜我不說什么,看正版我感謝。
這也是我撲街這么多年都沒防盜的原因。
但現在士兵全職了,兄弟們……
寫了十幾年的書全被封了。
現在就奔著這點訂閱養家糊口呢!現在這情況也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了。
希望書友們到支持下正版,碼字也不容易,訂閱一章只需幾分錢,卻是對士兵莫大的鼓勵和支持。
后續情節會從冷兵器轉折進入熱兵器,我想把這書寫成一部武器裝備發展史。
這其中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士兵不敢保證沒有失誤,但會盡量準確,這該物超所值吧。
求正版訂閱。
*******************
沈兵在這時代把東西發明出來是有思想覺悟的。
也就是只能盡量拉長技術擴散的時間而無法阻止。
沈兵沒想到的是……
原先他以為紡織技術之類的應該會更快的擴散至中原。
原因很簡單,中原是自己人,誰要是想來北地偷學技術根本不需要像匈奴那用家人為質。
甚至秦人要是當奸細被抓了都無法治罪……此時的秦律可沒有什么《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商業機密。
另一方面,就是在北地工作的這些工匠都是自由的工匠,他們隨時可以不干也可以離開北地,接著就會把技術帶到中原各地擴散開。
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這次行到泰山的路上,沈兵發現水車是多了,但大多都還處在原始舂米階段。
紡織作坊幾乎沒有,更別提火藥。
沈兵猜,紡織作坊或許是因為手工業者抗拒的原因:若大批量紡織作坊出現,就意味著以紡布為生的手工業者全都要失業,所以這中間需要一個過程。
火藥則是因為中原內部已沒有戰爭需求。
沒有戰爭需求還發展火藥做什么呢?
也許就是制成爆竹炸個響樂呵一下了。
同時嬴政也不希望火藥的制作在百姓中大規模擴散。
他便是連百姓手中有金屬、有錢都擔心其會造反,要把金屬和有錢人全集中到咸陽,又哪里會肯讓百姓制火藥。
北地需要制火藥那是奴。
而匈奴面對裝備有“霹靂火球”的秦軍卻有生死存亡的壓力,有很迫切的偷學的動力。
于是就出現此時詭異的一幕:
北地的技術不是往中原方向而是匈奴方向擴散。
沈兵只能一面命令王賁徹察奸細,其中尤其是火藥作坊,另一面就帶著扶蘇匆匆往回趕……
原本沈兵還打算在中原各地“招商引資”一番。
畢竟此時的北地需要一批有經驗能起帶頭作用的作商人。
云畋需要在北地統籌大局,不可能親自帶著商隊開往西域做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