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對敵策略后,沈兵就做了兩件事。
一是將羊群趕到平原川區飼養。
這么做是出于作戰考量……長期生活在山地的拓跋氏必定擅長在山區作戰。
山區不僅不適合秦軍布陣,更不適合強弩射擊……強弩的優點是射程遠,缺點是彈道平直。
山區往往是這里拐那里彎,敵人一出現就是近距,于是射程遠的優點很難發揮。
地勢若是起伏,強弩過于平直的彈道就無法命中躲在低處凹地或是以石塊障礙之后的目標。
總之就是弩的優點無法發揮而缺點卻會被放大。
反之敵人手中的弓箭卻可以揚長避短發揮長處。
沈兵當然不會讓這樣的事發生,于是就把戰場預設在北部平原地區。
這也可以說是引蛇出洞:
既然你拓跋氏看上了秦軍的羊群,又因為秦軍救了往利氏村落而要報仇,那么自然就會到平原來找秦軍算帳順便搶羊。
再加上沈兵又保存了實力表現出只有一千步卒外加百名親衛……就不怕拓跋氏不上當。
若說有什么問題的話,就是北部川區因為還沒有水利設施較為干旱,草場不多且質量不好。
不過這也很容易解決,派些人到北部山區割草運來也就可以了。
沈兵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往利清的村落。
沈兵給往利清帶了數十片療傷帶。
療傷帶這東西以前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布的價格不低,此時北地已可以用水車批量生產,剩下的也就是往布里填充草木灰,于是也就大批生產極為廉價了。
此時往利清正帶領著部下照顧傷員,見沈兵帶著療傷帶,只感激的朝沈兵點點頭就接下了。
“我希望你和你的村民能搬出山區到平原去!”沈兵一邊給村民包扎一邊說:“因為我們打算在那里與拓跋氏作戰,如果你們呆在這,我們無法為你和你的村民提供保護!”
往利清只是笑了下:
“你知道拓跋氏再來,會帶多少人呢?”
沈兵無所謂的回道:
“兩千,三千,甚至更多?”
往利清回道:
“你們有五千只羊,這足以讓他們出動三千人來劫掠。”
“他們志在必得!”
聽往利清這么說沈兵就放心了,他就怕拓跋氏來的人不多。
頓了下,沈兵就問:
“所以,是我的羊害了你們?”
往利清停下手中的動作抬起頭,眼里帶著些歉意:
“不,你說反了!”
“拓跋氏一直在追殺我們,如果不是因為我們,他們或許還沒有發現你們的羊群。”
沈兵笑了笑沒說話。
往利清不知道的是,這不存在誰害了誰的問題。
如果說真有害了誰,那就是往利清害了拓跋氏。
沈兵又回到正題上,問:
“你們什么時候到平原去?”
往利清沉默了一會兒,就回答道:
“我們不會到平原去的。”
沈兵有些意外的問:
“為什么?”
往利清起身回答:
“我們離開山區無法生存。”
“我們會到另一個地方去,希望能引開一些拓跋氏。”
沈兵明白,往利清依舊不相信沈兵一行人能擊敗拓跋氏,所以才會選擇這種“分兵”的下策。
想了想,沈兵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