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沈兵就將火折子遞了上去,說道:
“不若如此,我將火折子給你。”
“往后別把我當作火神使者……”
往利清立時就瞪大了眼睛,一臉興奮和期盼,激動的說道:
“你是說,把它給我?”
沈兵點了點頭:
“是的!給你!”
“往后你我兩清,知道兩清是嗎?我跟那什么火神無關……”
往利清連連點頭,回道:
“知道,明白!”
然后伸出雙手。
沈兵把火折子往往利清手里一放,說道:
“成交!”
但很快就發覺不對了,因為往利清望著火折子的表情一臉虔誠,她甚至不敢合攏雙手,而是捧著火折子跪地朝沈兵拜了拜……
沈兵突然意識到什么,剛想搶回火折子,卻不想往利清已起身跑回村民前,舉著火折子興奮的大喊幾句。
沈兵雖是聽不懂,但估計也是火神使者賜與部落神火之類的,接著村民們又跪倒一片大聲稱頌,之后還挺有儀式感的一個個接過,再將火折子小心翼翼的收入一個皮囊里包了幾層裹好。
往利清還跑了回來對沈兵說道:
“使者放心,我等會用生命保存好神火的!”
沈兵發現自己從沒這么愚蠢過,他居然會用火折子與往利清做交易……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話說現代的神話故事就是這么來的。
比如那封神榜里的什么神、什么仙,很可能是確有其人。
只不過在不發達的原始、奴隸社會,他們沒有文字紀錄,某人做了什么什么事被口耳相傳,很容易就被夸大、被神化然后一代代傳了下去。
若干年后,沈兵說不準也會變成了什么神。
沈兵不敢再多解釋了,因為他知道往利清等人認定的事,自己再解釋也是俞描俞黑,甚至還會被認為是“高深莫測”。
沈兵能做的只有兩件事:
一是讓往利清及其部下換成秦軍褐服……河內兵雖是帶有備用盔甲足夠裝備這三百余人,但秦律卻規定無爵者不得著甲,沈兵也只能作罷。
這么做是為什么就不用多說了。
往利清一行與拓跋氏的著裝十分相似,確切的說根本就沒區別。
沈兵有時都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區分敵我的。
后來想想,他們是以姓氏為部落,友軍都是自小長大的伙伴,何況才只這么幾百人,要分清當然不難。
他們可以識別,但現在與秦軍一同作戰……萬一拓跋氏殺進秦軍陣內近身肉搏,到時秦軍無法識別敵我就麻煩了。
所以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服裝必須得換。
初時往利清還反對,說是不習慣。
但沈兵將臉一板,說道:
“這是火神的命令,你們要違抗么?”
于是往利清等人就認了,接二連三的換上褐衣。
看來當這火神的使者也沒什么不好,至少這些“野人”更容易指揮。
至于換上褐衣的“野人”有些不倫不類的……也隨他們,只要秦軍能識別就行。
另一件事,就是給那些野人配發武器。
像玩具般的弓箭換成了秦軍制式弓,木矛換成長槍。
青銅劍就算了,估計他們也用不來,一不小心還會把自己傷著了。
所以這些“野人”還真是不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