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不可,此去肅州路途遙遠且吉兇難料,王賁帶兵前往即可!”
楊端和也說道:
“肅州所部是屬下的河內兵,若一定要攻,自應屬下親自前往!”
就連扶蘇也緊張的站了起來:
“河套還需大將軍主持大局,扶蘇以為大將軍不可輕率!”
……
沈兵又哪里是想逞這個英雄或是輕率而行。
而是他想好的對付月氏的方略是兵行險著絕不可泄漏。
為了保密以確保戰役的突然性,沈兵必須親臨指揮且只有他一人知道……一旦秘密泄漏,不只這一仗會輸,李巖那三萬人也很有可能就此回不來了。
因此沈兵不得不小心行事。
于是沈兵朝扶蘇拱了拱手道:
“請公子放心,沈兵自有分寸。”
“且到時即便戰敗……沈兵要全身而退也不是難事。”
扶蘇見沈兵態度堅決,只能嘆了口氣點頭道:
“大將軍此去定要小心行事,切不可勉為其難!”
沈兵拜謝之后就帶上王賁往西套趕。
趕到西套后沈兵也不多說什么。
一方面命令剺率領的騎兵在肅州待命……剺率領著西域來投的五千騎兵及萬余牧民此時已在返回的路上。
這支隊伍的補給倒不需沈兵擔心。
正如之前所言,他們是游牧民族,不管去哪里都隨身帶著牛羊,只要有水有草就餓不死。
西域騎兵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征兵比率很高。
秦軍由于長年征戰女多男少,所以平均五人里能有一人服兵役就不錯了。
不過這也與秦軍輪流服更役的制度有關……一人服兵役后家里還需要有勞力種田。
西域牧民就不一樣了。
其五人里能有兩人服兵役……家里不需勞力,女人也要舂米也不要織布,更不要耕田,只需會擠奶會殺放羊就差不多了。
所以五千騎兵所對應的百姓不過萬余,于是負擔就少得多。
沈兵令剺將五千騎兵趕著隨行的羊群前往肅州,百姓則帶少數羊群繼續往回西套。
另一方面沈兵就在西套組織起了一支援軍。
這支援軍由三千神武軍與一千往利氏的山地軍組成。
其實沒有三千神武軍,因為其中有一千是沈兵的親衛。
沈兵不敢帶更多兵力。
因為補給不足的問題,兵力與時間是正反比的:帶的兵力越多肅州擁有的時間也就越短。
接著沈兵點了兩萬頭羊帶上些糧食后就出發了。
一路上兵士先行羊群在后。
但行軍速度卻不快,每日前進一百里后就停了下來,接著就扎營訓練。
訓練的卻不是騎戰,而是讓王賁所領的兩千神武軍與往利清的山地軍混編在山地行軍。
王賁初時還有些奇怪,因為每次訓練都沒什么目的,就是進入山區前進半個時辰之后再原路返回。
但隨后一想,很快就明白了:
“大將軍此去與月氏作戰,只怕是要以這兩千神武軍及一千往利軍為奇軍了。”
但王賁隨后又皺起了眉頭:
“月氏有七萬大軍,匈奴又有十萬。”
“秦軍即便以三千奇軍走山路繞到月氏側后又能起多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