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聞西域有三十六國之多,若各個都如月氏一般,卻是實力不俗!”
沈兵笑了笑。
這倒是王賁高看這西域三十六國了。
這其中許多國家其實就像蒲類那樣只有幾千人馬,更少的只有幾百兵甚至幾十兵,比如車師都尉國,就只有40戶人家,333口人,兵84人。
不過沈兵當然不會說這些,否則一說就要被問是如何知道的。
沈兵舉杯敬了下王賁,又接著說道:
“校尉要知道,這西域三十六國卻在盯著我等的作為。”
“如若我等以高壓法政據月氏為己有,那么三十六國會如何看待秦軍?”
“這三十六國又會選擇匈奴還是我軍?”
王賁不由“哦”了一聲,點了點頭道:
“大將軍所言極是。”
“若我等強行據月氏為己有,三十六國便視我等為虎狼。”
“于是其不僅不會助我討伐匈奴反而會如月氏一般與匈奴結盟。”
沈兵點頭道:
“是以我等才不可輕易稱王。”
“反之,若是我等將王位讓出……”
“則不僅可以讓月氏王感恩,還可盡收三十六國人心。”
“校尉以為然否?”
王賁拱手道:
“大將軍心思慎密,屬下佩服。”
這是勿庸置疑的。
雖說秦國對月氏乃至三十六國都有制度上的優勢……正如之前所言,秦國是半封建半奴隸制,而西域則是奴隸制。
西域尋常百姓肯定是更愿意成為秦國的子民擁護秦法。
問題就在于此時的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覺悟也不高,很容易受欺騙受蒙蔽。
換句話說,西域百姓其實是在貴族的控制之下。
這樣的社會其實是存在一個“教育權”的矛盾:
教育權如果下放,百姓變聰明會思考了,有自己的想法變聰明了,就不會甘心成為奴隸受人壓迫,于是貴族就無法控制。
教育權若不下放,百姓更笨更容易控制,但國家和社會卻無法進步。
因此,現代社會看一個國家和社會是進步還是落后的,其實很簡單,就看有沒有實行全民教育就夠了。
就別說古代了,就算現代社會也還存在類似的問題:
高種姓和貴族階層為了能更好的奴役低種姓,必須讓百姓處于愚鈍狀態,于是高文盲率就沒人真正去關心,也沒人去解決這個并不難解決的問題。
反過來,超過50%的文盲率又限制了這個國家的發展。
于是整個社會就進入一個幾乎可以說是無解的惡性循環。
這些問題,是不可能因為它掛了個“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這個羊頭就自行解決、自動變好的。
可笑的是,這么一個落后、封建的國家和社會居然是西方標榜的“榜樣”……
沈兵此時面對的就是一堆這樣的國家,也就是由貴族階層控制、洗腦、蒙蔽著百姓的國家。
所以,想要從中得到利益。
沈兵最先要考慮的當然不是尋常百姓,而是那些控制著百姓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