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沈兵等人雖說還沒得到消息,但匈奴這一步卻不難猜到。
李巖聞言不由大驚,說道:
“既是如此,我等應即刻前往接應!”
王賁卻反問了一聲:
“如何接應?”
“茫茫沙漠四處是沙山,我等甚至連補給身在何處都不知道。”
“若貿然出兵,不只找不到援兵自身還可能陷入重圍。”
王賁說的沒錯。
這方面沙漠與草原有些相似,甚至可以說比草原有過之無不及。
因為草原地勢較平坦,目力能及之處還有可能發現遠處的補給隊。
但“庫姆塔格”沙漠主要以沙山為主,這樣的地形有時目標就在對面都無法發現,想去“接應”又談何容易。
這一來眾人就沒了主意。
沒有補給和援兵,那豈非要以一萬之數對陣匈奴近十萬大軍?
若有足夠的火藥和“開花彈”或許還有一戰之力,畢竟火炮這東西在這時代太嚇人了些,尤其是那威力非比尋常的“開花彈”。
但現在秦軍卻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沈兵看著剺所制的匈奴兵力布署圖,就問了聲:
“匈奴兵力為何如此分散?”
“這般布設豈非讓我等各個擊破?”
王賁回答道:
“匈奴如此布設,怕只是為了養馬而非駐守。”
剺點了點頭解釋道:
“校尉所言正是。”
“匈奴駐守之處實為姑師。”
“然姑師城空間及水草有限,匈奴不得不將大軍分散到城外。”
聽到這沈兵就“哦”了一聲。
這應該說是西域的特色。
西域大多地區氣候干燥降水較少,于是有水的地方是綠洲,之外便是不適合生存的荒漠。
時日一長,人們聚綠洲而活自然形成了綠洲農業。
而有綠洲的地方,人們就會為其命名。
這些綠洲通常面積不大,比如樓蘭就是個只能容納萬余人的綠洲,甚至水源還在枯竭。
姑師城想必也是個綠洲。
若以姑師百姓有兩萬多人計,那么姑師城該可容納三萬人左右……這恰好是匈奴在姑師的駐兵數。
于是,匈奴人馬一多,就只能分散到城外的小綠洲生存。
這本身沒什么問題,因為若秦軍進攻姑師的話,這些分散在外的匈奴就可以自成一軍在城外騷擾秦軍甚至將秦軍包圍。
沈兵心下一動,問剺:
“城外綠洲哪塊最大?”
剺指著距姑師最遠的一個點說道:
“正是交河。”
“此處乃兩河交匯之處,是以名為交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