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占領薩爾就不再進攻它處了,除了像經營交河一樣完善了薩爾的防御外就什么也沒干安靜的等著。
秦軍等得起,交河和薩爾兩處綠洲養活總數八千余秦軍來說不成問題。
不只不成問題還可以說活得很滋潤。
沈兵甚至還召集了姑師的百姓及舊部到這兩地生活……
匈奴占領姑師后就將姑師軍民驅逐,這些百姓到周邊國家四處流浪遭人白眼。
沈兵當然知道利用這批勢力同時也是一種輿論宣傳,派人到處打著助姑師復國的旗號收攏姑師軍民。
姑師軍民原本還不信,天下哪有這種好事,會有人助自己打跑匈奴把國家還給他們。
然而再一聽從樓蘭傳出的消息,就知道確有其事。
于是紛紛從各方向匯聚至交河及薩爾兩地。
這其中剺以及他的蒲類國自然又起著聯系的作用。
此時的西域大多國家用塞種語(伊朗語族),這對中原秦軍而言是一種全新的語言,溝通上很成問題。
若不是有剺在,很多事情都無法順利完成。
沈兵甚至還接見了幾個姑師貴族:一個是姑師王的弟弟,兩個姑師王同父異母的兒子:通善君、鄉善君。另外還有兩個大臣:一個輔國候、一個安國候。
姑師大多貴族都被匈奴俘虜軟禁在姑師了,這幾個貴族要么是因為出使它國要么就是在外狩獵或者駐守邊疆于是逃過一劫。
兩個大臣雖是人微言輕,但重點是他們手里有兵,輔國侯帶著一千騎,安國侯則有八百。
要知道姑師全國只有五千騎,所以這兩個“侯”差不多都可以說是占了姑師的半壁江山了。
這些人都有著自己的勢力并且互不相讓,各自要求沈兵助其復國。
負責翻譯和游說的剺有些頭疼。
因為這存在一個問題:五個勢力要助哪一個才行?若助其中一個,其余四個自然就分崩離析自成一派。
但沈兵想也沒想就一一答應了。
剺就疑惑的問著沈兵:
“大將軍,姑師只有一個,而來投的勢力卻有五個之多。”
“我等如何能助他們全部復國?”
沈兵不答反問道:
“姑師之外還有幾片綠洲?”
剺不由“哦”了一聲:
“大將軍的意思,是讓他們每方勢力獨守一處?”
沈兵只點了點頭。
剺又說:
“那定是輔國候駐姑師了!”
剺會這么說不奇怪,因為輔國侯手中的兵力最多,跟隨他的百姓有三千余人。
而姑師則是最大的綠洲,還有一座城池。
其不但可以容下更多的百姓,還可以盡快組織起防御應對有可能的來自匈奴的威脅。
然后沈兵卻搖了搖頭,回答:
“我打算讓通善君駐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