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冒頓單于不敢降罪熏狁的原因之一……萬一把熏狁逼急了,他直接帶兵降了秦軍又該如何是好?
因此冒頓單于決定弱化處理此事,也就是將罪責盡數推在革庾身上為熏狁開脫。
所以不僅沒怪罪熏狁,卻反過來安撫了熏狁一番甚至還送了些禮物。
如果說有什么懲罰的話,就是令熏狁把革庾的親人抓起來問罪。
但熏狁卻不是傻瓜,他知道冒頓單于這么一反常態沒有怪罪自己,其實就是心里有所忌憚了,這也就意味著不把他當作自己人了。
于是在收到禮物時只是嘆了口氣沒有多說什么,只是按冒頓單于的命令抄了革庾的家。
沈兵這邊不知道匈奴那發生什么。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匈奴降兵安頓好。
沈兵知道,這些匈奴降兵過得越好,對匈奴的打擊就越大。
這不是說會讓匈奴死多少多少人,而是在士氣上會造成無與倫比的影響。
因此沈兵恪守諾言,當革庾帶兵趕到交河之后,沈兵就將兵器盡數交還給降軍。
除此之外交到降軍手里的還有秦軍建好的城寨以及留在交河的數萬頭牛羊。
有了這些城寨和牛羊,又有交河的水草,且手中還有兵器,那么匈奴降軍幾乎就可以說自成一系形成割據勢力了。
當然,沈兵和革庾都知道匈奴降軍距“割據勢力”還早。
首先就是沒有戰馬。
其次就是無法冶鐵打制裝備。
再次就是箭矢無法補充。
在這三點之下,匈奴降軍其實十分脆弱,擋不住秦軍的任何進攻。
換句話說,兵器在匈奴降軍手中其實就是增加一些安全感而已。
但匈奴降軍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所以革庾知道,能擁有這些已經足夠了,至少他們沒有生存方面的擔心……秦軍若是想要殺他們,沒必要多此一舉把兵器還他們還送城寨給牛羊。
秦軍當仁不讓的就駐扎在姑師城。
這一方面是因為道民君一系的姑師軍民已所剩無幾……之前還能集中數千人,但被道民君這搶著復國返回姑師的過程一折騰,幸存的就只剩下可憐的五百余人,且大多數人身上都帶著傷,早已失去戰斗力。
秦軍要是再不駐姑師,這姑師就成一座空城而且怎么也無法回復生氣了。
另一方面則是鄉善君對沈兵無比信任,甚至不只是鄉善君,跟隨他的軍民也同樣如此。
這是什么原因就不用說了,就是因為沈兵成功的將他們從匈奴手中搶了回來。
甚至鄉善君連道民君也疏遠了。
因為鄉善君認為姑師會被匈奴殘害至此都是因為道民君……這想法其實沒錯,害他們的的確是道民君。
沈兵也樂得鄉善君這樣想,于是便改為扶植鄉善君讓他去召集姑師舊部為秦軍效力。
當然,沈兵說的不是“為秦軍效力”,而是“共同抵御匈奴”。
有時有匈奴這個敵人還是好事:有這個敵人有這個壓力,沈兵才好將西域各國聯合起來聚在自己帳下。
就在這時,革庾被滿門抄斬的消息就傳到了沈兵耳中。
沈兵心下暗道一聲來的正是時候,接著就派人去請革庾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