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王鐵青著臉說道:
“使者請講!”
沈兵說:
“屬下知道大王近來正對龜茲國封城禁言以防龜茲軍民如樓蘭一般作反。”
“然而,大王真道封城鎖言能解決問題?”
龜茲王沒有回答。
沈兵又加了一句:
“即便封城鎖言能防得了一時,然大王也應連同周圍各國也一并封城鎖言。”
“否則……”
沈兵往地圖上龜茲周邊劃上一圈,說道:
“此時周邊國家之所以聽從龜茲號令以龜茲馬首是瞻,皆因龜茲強它國弱。”
“有朝一日,它國盡皆實施二十軍功爵位制而兵強馬壯。”
“便會形成它國強而龜茲弱之局。”
“到時……龜茲又如何能獨善其身?”
聞言龜茲王不由眉頭緊皺大敢為難。
沈兵說的沒錯。
二十軍功爵位制對軍隊和百姓的激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實施之后百姓會為了能立軍功而一改之前能逃則逃的態度踴躍參軍。
軍隊將士則會為了立功晉爵而奮勇作戰爭相殺敵。
即便是同一國、同一批軍隊、同樣的裝備……實施二十軍功爵位制后其士氣和戰斗力馬上就會有所提升。
到時若只有龜茲不實施而周邊國家實施,就意味著龜茲會反過來被周邊國家蠶食,到時龜茲又如何應對?
無憂公主問道:
“難道便沒有其它路可走了?”
“必須實施軍功爵位制?”
沈兵搖了搖頭:
“屬下并非站在秦軍立場說話。”
“而是中原亦發生同樣的變革,凡是不實施軍功爵位制之國,皆被秦國所滅無一幸免。”
“其中不乏兵力數倍于秦國,有五、六十萬之多的楚國。”
“若大王和公主不信,盡可派人去中原查探。”
沈兵是過來人,當然知道當一種先進的社會制度取代落后的舊社會時,那是有如一股改革浪潮洶涌而來非人力所能阻擋。
不順應潮流的結果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被浪潮淹沒不留一點痕跡。
秦國能一統天下,從細節上看是六國不團結所致,但歸根結底還是商鞅變法使秦國的制度比其它六國更先進。
在此之后秦雖不過十數年就崩亡,但漢朝依舊沿襲了秦朝的法律軍制等,從體制角度而言其實是一種升級而非滅亡。
見龜茲王和公主沉默不語,沈兵就疑惑的問了聲:
“若大王堅定改革立場爭得軍民支持,改革對大王而言顯然是利大于弊。”
“大王為何如此為難?”
沈兵這話倒沒說錯。
改革或許會觸及貴族階層的利益,但卻會將大王從貴族階層中剝離出來便置于一種超然的地位……
奴隸制下,貴族各有權勢甚至能與大王分庭抗禮,大王做的每個決定都要均衡各貴族的想法并力爭得到大多數貴族的支持。
封建制下,貴族的封地和屬民全都劃歸由大王管理,所有權力都集中在大王手中,貴族只是大王制下的“管理者”。
若知道這些,龜茲王又如何遲遲不愿改革?
只聽無憂公主嘆了口氣,說道:
“龜茲若不改革還好,若是改革……只怕就要四分五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