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是說,大將軍愿將火炮贈與本王助我改革軍制?”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
“當然!”
此時的沈兵當然有考慮會不會泄密的問題。
但要說泄密,沈兵認為更多的還是制作過程這其中尤其是火藥配方尤為重要。
其它人若是不知道火炮所使用的火藥是硝石占四分之三,用起來根本就沒這威力,如果使用匈奴的那種不僅硝石占比小還加了麻茹之類雜七雜八的東西,能不能將炮彈打出去都是個問題。
若說火炮送給龜茲那就是泄密……
沈兵認為只要是在部隊里批量使用且在兵士對其一覽無遺的東西都無法保密。
比如秦軍的炮兵能看到火炮是什么樣的,內壁外壁是什么材質,炮彈是什么形狀如何操作等等。
炮兵有一千人,也就是有一千人知道這些信息。
匈奴只需隨便派幾個奸細有意接觸這一千人中的幾個,便能從他們口中套出相關信息。
尤其炮兵還會一批批的換……總會有傷老病殘,還會有戰損等等。
所以在這方面想要封鎖消息并不現實。
既是如此,泄密與不泄密就沒有很大的區別。
至于是否要擔心龜茲王反過來用這些火炮對付秦軍……
這擔心就更是多余的。
現代社會中美軍之所以如此熱衷于要求其它國家購買美式裝備,除了發展軍火工業能賺錢之外,更重要的還是通過裝備的壟斷達到干涉該國的軍事及政治的目的。
比如現在,沈兵若是將火炮裝備了龜茲國,龜茲王以火炮控制了貴族實施改革。
那么沈兵說的話是不是就用份量了?
龜茲王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聽沈兵的“建議”了?
否則,沈兵只需對龜茲王的火炮實施斷供……
火炮用久了會損壞,要不要新的替換?
炮彈要不要從沈兵這邊提供?
維護及訓練方面要不要秦軍工匠?
等等各方面都需要秦軍于是就對秦軍形成依賴。
有了這個依賴……沈兵就不擔心他能逃出自己的手掌心了。
所以這對秦軍而言是妥妥的好事。
龜茲王當然不知道后續還有這么多問題,更不知道這是坑,心下暗想:
“這火炮一可攻城二可對敵。”
“數萬匈奴也被此炮炸得落荒而逃不適一萬秦軍。”
“龜茲國若裝備此物,何需再懼怕敵國?”
想著,龜茲王就用充滿期待的眼神望著沈兵,問:
“卻不知,這些火炮需要多少牛羊才能換得一尊?”
龜茲王有些擔心太貴了買不起。
其實對沈兵來說是白送都沒問題:既能控制龜茲國又能推進其改革,還能增強反匈奴聯盟的實力,何樂而不為?
不過沈兵一想,若是“白送”肯定會引起龜茲王的懷疑。
于是就說道:
“大秦與龜茲若成盟友并非外人。”
“屬下以為,一尊一千只羊便可。”
“另外還有一個條件……”
沈兵瞄了一眼無憂公主,說道:
“無憂公主須嫁與秦國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