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的姿勢卻依舊是扶成馬背躍上去的,調整好姿勢之后才將腳踏在馬鐙上……無憂公主不知道可以踏著馬鐙上馬。
然后無憂公主一拉韁繩,策馬就往開闊地狂奔,其間還不時松開雙手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這的確是種享受。
沈兵在制出馬鐙之初就感受過。
不會騎馬的人體會不了之前的苦,沒有馬鞍、馬鐙時就像鳥兒被綁住了翅膀,明明會飛卻只能蹦蹦跳跳的飛,且必須小心翼翼,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受傷。
有了馬鐙、馬鞍之后,騎馬才是實際意義的騎馬,騎兵也是實際意義的騎兵。
轉了幾圈,無憂公主才興致勃勃的跑回到沈兵面前,叫道:
“大將軍,這些又是什么物事?為何我從未聽說?”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仞回答道:
“公主自然不曾聽說。”
“這些都是大將軍為征討匈奴特意制作的!”
無憂公主“哦”了一聲,然后就跳下馬來,帶著不可思議的眼神望向沈兵道:
“看來大將軍還不只是會行軍作戰,還能制出這許多好東西。”
仞又說道:
“公主卻是小瞧大將軍了。”
“大將軍乃工師出身,投石機、火藥、火炮等,皆出自大將軍之手。”
無憂公主嘆道:
“確是無憂孤陋寡聞了。”
接著無憂公主又問:
“大將軍是打算將馬鐙、馬鞍裝備西域騎軍么?”
沈兵點了點頭,道:
“正是。”
“正如公主之前所言,西域各國或都在猶豫,亦即一旦戰敗便會叛秦。”
“沈兵以為之所以如此,一是畏于匈奴強大擔心往后會遭其報復,二是對草原與匈奴作戰信心不足。”
“若是擁有了馬鐙、馬鞍使騎術及戰力倍增,信心及士氣便也隨之增長。”
“若各國都相信聯軍能戰勝匈奴,自然便不需擔心日后遭其報復。”
“于是……”
無憂公主點點頭表示同意。
道理其實很簡單。
西域各國包括龜茲王在內,之所以給自己留后路,是因為目前形勢還不明朗:他們認為秦軍及匈奴兩軍實力相當勝負未定。
因為勝負未定,所以西域就應該做隨時都能兩邊倒的墻頭草。
但是,如果他們普遍認為秦軍實力更勝一籌能在這場戰爭中勝出,那就不須做墻頭草或者說至少應更多的倒向秦軍一邊。
馬鐙、馬鞍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別看它們只是兩樣小東西,這兩個小東西卻意味著騎兵能徹底的解放雙手。
這樣一來,便是一個剛學會騎馬的菜鳥也能與匈奴精銳一較高下。
尤其還可以使用刀盾和長槍……以往騎兵只能騎射,彼此你來我往的射箭,其實命中率都不高。
此時若是拿著刀盾懟上敵人弓箭手,且馬匹因為有了馬蹄鐵還速度更快,弓箭手又哪里會是對手?
西域騎軍個個都是在馬背上長大,當然知道這其中的道理。
于是人心所向馬上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