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下應了聲,便將命令傳了下去。
很快,匈奴陣營上空就響起了一陣低沉的牛角號聲。
匈奴騎兵一個個翻身上馬整好隊形,隨著熏狁一聲令下便蜂涌而出。
這似乎在沈兵的意料之中。
因為沈兵的判斷也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匈奴耗不起,再耗下去很快就有逃兵了。
而以匈奴的作戰風格,逃兵一旦開始就很難停下。
因為他們一慣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現在既然大多數人都認為打不過……逃就是理所當然的。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所以熏狁只有孤注一擲,拼著士氣未泄時希望以更多的兵力發起進攻,這么做還有點勝算。
沈兵沒有遲疑,高聲下令:
“全體上馬,準備迎敵!”
“發號令,命西域、月氏兩軍自行進攻!”
蒲類軍轟然應聲,紛紛翻身上馬做好戰斗準備。
同時兩根響箭飛射到空中并炸開,西域及月氏方向回了一聲響箭表示收到訊息。
匈奴騎兵初時動作不快,一隊隊的朝各個方向集結……
遠遠望去,沈兵就知道匈奴將主力集中在了蒲類軍也就是沈兵這個方向上,大概有四萬兵力,密密麻麻黑壓壓的一片。
這是可以理解的。
在此之前匈奴最好的目標是西域軍,因為其匯集了三十六國的兵。
但是當蒲類騎軍趕到之后,最好的目標就變成是蒲類軍了。
原因很簡單,蒲類軍是兵力最少的一支部隊,且同樣是西域三十六國的散兵聚集在一起。
更重要的還是蒲類軍剛剛從五百余里的后方趕至,屬于疲兵。
熏狁的計劃是分別以兩萬兵力牽制住西域、月氏兩軍,以四萬的絕對兵力優勢吃掉蒲類軍,一萬軍兵力為預備部隊。
接著,四萬兵力便可以包抄西域、月氏兩軍逐個包圍殲滅。
然而……
熏狁沒想到的是沈兵就在蒲類軍中。
他更沒想到蒲類軍雖說是三支騎軍中兵力最弱且同樣是西域各國拼湊起來的,但卻是士氣、素質最好的一支騎軍。
正如之前所言,蒲類軍兵源雖來自西域,軍制卻是與秦軍無二,有秦籍有身份當然也有二十軍功爵位制。
這支軍隊當初知道西域、月氏先行蒲類與步兵一同置后時還不斷有反對之聲……他們已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功晉爵獲得封地了。
此刻眼看有仗打,個個都磨拳擦掌躍躍欲試。
匈奴集結好部隊后便分成幾個方向分別朝秦騎三軍撲去。
其中奔向蒲類軍的四萬騎又分成四隊:左一隊、右一隊,中間兩隊,每隊各一萬人。
很明顯,匈奴這是打算包圍秦軍。
沈兵等了一會兒,便一揮手,兩千名蒲類軍就朝正中迎了上去。
率領這四萬騎的正是右賢王熏狁,他一看到秦軍這戰術就愣了:
兩千騎迎戰四萬騎?
其它人卻按兵不動?
不過熏狁心下卻暗喜,這秦將定是不擅騎戰,于是才會犯下如此錯誤。
機不可失,此時不戰而勝之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