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今趟卻是損兵折將六萬余人!”
秦軍與匈奴的統計人數不對是很正常的。
秦軍以為殲滅四萬余人,但匈奴卻是四散逃跑,有許多匈奴兵士就乘此機會藏了起來不再歸隊了,于是右賢王這邊就只道是折損了六萬余人。
也就是說右賢王這支軍隊已經失去戰斗力無法再戰了。
這樣一來,冒頓單于又如何能饒得了右賢王?
就算是要重新鼓舞士氣,冒頓單于也要殺右賢王立威,否則如何像那死傷的六萬余兵將交待?
何況右賢王還臨陣脫逃,冒頓單于有充分的殺他的理由。
想到這里,右賢王便勒住馬停了下來。
部下見此不由疑惑的問道:
“右賢王何故停下?”
熏狁回答:
“秦軍的目標是龍城,不會追我太遠,我等已暫無生死之憂了。”
部下覺得也對,不過想了想又問道:
“可我等不是要去與單于合兵一處嗎?”
“另外還要警告單于,秦軍有了馬具騎軍戰力倍增……”
熏狁不答反問道:
“依你等之見,即便我等警告單于,單于能否守得住龍城?”
部下一愣,然后紛紛搖頭:
“我軍向來擅騎戰而不擅守城。”
“如今連騎戰都敗于秦軍,龍城自是守不住。”
熏狁又問:
“若連單于都守不住龍城,我等前往投奔單于又能如何?”
“豈不是又要被秦軍打敗一回?”
一眾部下無言以對,又想起秦軍戰場的表現及令人恐怖的戰斗力心下又各自后怕。
怕才是正常的,他們一直以為自己是草原的王者,誰想卻在最自信的方面被秦軍打成了狗。
正所謂“爬得越高便摔得越狠”。
這對匈奴而言不僅是一場仗的勝負問題,更是自信被一錘擊得粉碎的問題。
如果說之前他們以為匈奴對陣秦軍只是在“會輸”層面的話,那么現在,他們只求能活下去了。
猶豫了好一會兒,才有部下問:
“那么,以右賢王之意,是……”
熏狁繼續說道:
“我等已無力回天,不如干脆駐軍于此靜觀其變。”
“單于獲勝,我等再去接應不遲。”
這一眾部下原本就為秦軍所懼,此時一聽熏狁這么說哪還有不答應之理,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不過又有人問了聲:
“右賢王,若單于為秦軍所敗呢?”
熏狁只答道:
“到時再說!”
熏狁雖是沒有明說,但一眾部下心里已是了然了。
身為匈奴的一部份,單于有難就應前往救援,便是赴湯蹈火也再所不辭。
但熏狁現在卻打算駐兵于此,這已經是死罪。
換句話說,也就是熏狁要脫離單于的控制。
至于脫離之后是什么打算,就只有熏狁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