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仗,卻有數千月氏潰兵帶著大批牛羊西逃,你道他們逃往何處?”
王賁不由瞪大了眼睛:
“大將軍是說,那肸頓翕候逃往藍氏?”
沈兵點了點頭:
“正是。”
“據聞肸頓翕候逃至此處后便攻下了大夏。”
“那大夏卻是由部落組成沒有大王,形同一盤散沙。”
“它們先后被月氏潰兵攻破,于是奉肸頓翕候為王,這便有了藍氏。”
王賁“哦”了一聲,接著便喜形于色道:
“如此甚好,這么一來我等便師出有名了。”
“便道是……肸頓翕候殺了月氏王出逃,我等為月氏王討回公道!”
王賁這話倒是讓沈兵有些意外。
原本沈兵還想以“反賊”為借口攻藍氏,不想王賁更狠,直接把月氏王的死推到肸頓翕候身上。
不過想想,似乎也對。
當時月黑風高沒人知道是誰說了月氏王,說不準就是肸頓翕候暗箭傷人呢?
其實事實真相是什么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秦軍有個借口攻藍氏,讓別的國家以為秦軍打這一仗事出有因,所以只打藍氏不打他們,于是便袖手旁觀。
甚至有許多人說不準會相信是肸頓翕候殺了月氏王,否則他又為什么帶兵逃到這來?
于是其它國家就會認為這不過是月氏的家務事,就更不愿插手了。
想著,沈兵就點了點頭,道:
“就這么辦,領月氏軍的卻是何人?你去交待一番!”
王賁應了聲就下去安排了。
領月氏軍的卻是個叫媯錄的月氏萬夫長,此次領兵五千跟隨沈兵一同出征。
這個媯錄卻是沈兵堅定的支持者,原因便是他曾隨沈兵一同出兵包圍過姑師,沈兵在城下一番言論誓要保住被匈奴挾持的姑師貴族,這媯錄是信以為真了,于是成了沈兵的擁護者。
由此也可知古人那句“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還是有些道理的。
比如沈兵那么做就是為了得人心,只不過并非儒家一樣真心實意且又迂腐的得人心而已。
沈兵這么做或許可以稱得上“虛偽”、“現實”,然而戰爭這東西是無所不用其極,這里沒有任何一點同情和道義可講。
何況,沈兵能騙得媯錄的信任和支持對月氏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否則月氏真要與沈兵相斗……那又將會是一場腥風血雨。
王賁將事情始末對媯錄一講,媯錄當下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首先媯錄是對五千部下進行一番“推心置腹”的洗腦:
“眾將士,今有一事媯錄不得不與你等說個明白。”
“當初我等失了沙洲月氏王英勇戰死,我等都說月氏王是被亂箭所傷……”
“實則是另有隱情哪!”
月氏將士一聽,一個驚天大瓜,于是個個瞪大眼睛問:
“萬夫長,卻有何隱情?”
媯錄長長嘆了口氣,然后面露戚然之色接著說道:
“你等有所不知。”
“我等之后拔出那枝傷了月氏王的羽箭,卻是雕翎箭!”
部下一聽,個個驚得張大了嘴巴。
他們都知道秦軍用的是雁翎箭甚至是鵝翎箭,雕翎箭只有匈奴與月氏才用。
當時沙洲又沒有匈奴人,于是……
一眾部下便紛紛問道:
“萬夫長,這傷了月氏王的難道是自己人?”
“此人是誰?膽敢乘亂傷我大王!”
“若是尋得此人,非將其千刀萬剮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