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作反又是何若?取勝之后隨我等一同去草原,豈不美哉?”
于是沒多想,便媯錄怎么說就怎么做。
這些月氏降軍收服之后接下來的事就好辦多了。
藍氏三萬降卒之前就是服從這月氏降軍的命令,月氏降軍一服,他們自然不敢不服。
藍氏降卒一服,藍氏城便就被媯錄牢牢控制住了。
但最棘手的問題,依舊是那一步步朝藍氏逼近的那三萬塞琉西步卒。
用于對付他們的,自然就是三萬蒲類軍、一萬屠各軍及三千神武軍。
至少在這局部戰場上,秦軍是以四萬三對塞琉西三萬,占據了兵力優勢。
擁有兵力優勢之后就好辦多了。
沈兵下令道:
“革庾部,斷其補給!”
革庾應聲領命。
匈奴騎軍尤其擅長游擊和襲擾,斷敵補給的任務正合革庾心意。
“蒲類軍與神武軍!”
“隨我一道迎敵!”
剺和王賁各自領命。
王賁所領的神武軍當然是進攻主力。
剺所領的蒲類軍也已發展出一萬重騎,正到了其用武之力。
不過此戰沈兵卻不打算以騎兵為主。
因為對于裝備超長槍的馬其頓方陣,不管是輕騎還是重騎都很難突破。
沈兵打算充分利用火炮的優勢。
接著又做了些準備并帶上食物和水……對于騎兵而言可以攜帶的食物和水就會比步兵要多得多。
因為騎兵靠的是馬力,且通常一人都有兩匹甚至更多馬用于替換。
于是一匹馬用于騎,另一匹馬便可以馱著食物和水……只不過這樣會減緩些行軍速度,因為兩匹馬都同時在耗力便無法交替行軍,于是途中需要不斷休息以免戰馬過度疲勞。
然后,隨著沈兵一聲令下,除了媯錄一部及降兵外,秦軍幾乎傾巢而出開赴各自的戰場。
另一邊的阿凱夫斯正策馬領著三萬馬其頓步兵排著整齊的隊形威風凜凜的朝藍氏城開進。
阿凱夫斯其實并不想打這場仗,因為他感覺塞琉西是被帕堤亞(安息)這些令人惡心的國家給耍了。
如果由他來做決定的話,阿凱夫斯會敷衍幾句,然后就坐等那個來自中原的絲國與他們打成一團。
最后塞琉西再出兵。
只有這樣才能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
但是安條克三世卻不這么想,阿凱夫斯也只能領命。
“這樣也好!”阿凱夫斯瞞不在乎的對部下說:“就讓我們去把那些野蠻人都打敗吧!最后是從此不要再出現在我們的視線里!”
部下用一陣陣輕松的笑聲回應。
在阿凱夫斯看來,那所謂的絲國也就是像帕堤亞一樣的國家,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他們還能編織出精美的絲綢。
阿凱夫斯甚至還想著,如果能沿著他們來的路打到絲國去,那是否意味著可以有數不清的絲綢作為戰利品?
最好是能得到絲綢的制作方法,這樣他就能擁有數不清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