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好嗓音》的舞臺上聽到粵語歌真的很不容易啊,這些年港樂式微,同時也帶動了粵語歌曲的沒落,雖然還是有不少粵語經典在傳唱,可是,很明顯的是,你在《中華好嗓音》的舞臺上,聽到的英語歌曲都比粵語歌來得多!
而且,這首聽起來還挺好聽的歌,大家都沒有印象,大概率又是楊涵唱的新歌了!
坐在戰椅上的四位導師,除了早就聽楊涵唱過的祖寧以外,其他導師們的反應其實跟觀眾的差不多。
“粵語?”魯雨伯也驚訝地跟卓萱對視了一眼。
只不過他們沒有茫然,因為不管是魯雨伯、卓萱,還是范子俞,他們都經歷過那個港樂盛行的年代!
即便他們的粵語說得都結結巴巴的,但能聽懂個大概,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拋開語言上的隔閡不談,這首歌的旋律是非常優美的——畢竟,它也是改編自一首日語歌曲。
作曲原創的缺乏、過分依賴日語曲目,也是當年華語樂壇的一大弊病。要不然,怎么會有一個人撐起華語樂壇半壁江山的不是汪半壁而是中島美嘉阿姨的說法呢?
不扯這么多地球上的事,在地星上,楊涵拿出這首歌,絕對可以說是驚艷全場!
“仍然聽見小提琴,如泣似訴再挑逗,為何只剩一彎月,留在我的天空……”
楊涵的聲音也跟旋律一樣,簡單、干凈,但里面又好像藏著無數的故事!
雖然沒有直透人心的激情,沒有把自己劃得傷痕累累的痛徹心扉,有的只是平淡的傾訴,以及婉轉得需要細細回味的情緒釋放,但這反而更能體現這首歌的韻味!
無需太熾烈,因為熾烈會破壞了這夜的靜美!
很多現場的觀眾聽不懂歌詞,但沒關系,臺上的導師們聽得懂,而且后面在電視上播放出來后,這首歌的歌詞也被字幕組打了出來。
“人如天上的明月,是不可擁有;
情如曲過只遺留,無可挽救再分別……”
看著歌詞再去聽歌,你就會發現這歌詞也很美,美得就好像一首文采斐然的現代詩,字詞的巧妙還帶著美妙的韻律,讓你細細品,細細品,都欲罷不能!
當然,觀眾們還只是停留在比較淺層的文字品味上,臺上的四位導師則是聽到了楊涵在這首歌里的情感流露。
特別是祖寧,喜歡寫詩一樣歌曲的男人才懂愛唱詩一樣歌曲的男人,他坐在戰椅上,兩只手交叉著放在下巴下面,默默地聽著,好像在仔細評判楊涵這首歌的水準一樣。
但祖寧哪里是在拿楊涵跟薛景波比較呢?薛景波跟楊涵的差距太明顯了,根本不用比的,甚至這個差距都足以讓別人忘記了他的存在……
祖寧聽的只是楊涵想要借這個音樂表達的東西!
他的戰隊里,別的學員就算心里想著事,那也不難被看透,但唯獨是這個楊涵讓人根本看不透!
別看楊涵平時笑哈哈的,跟年輕的隊友們在一起也沒有什么隔閡、代溝,好像跟誰都能玩得開,可祖寧知道楊涵一點也不簡單——雖然楊涵不說他也沒問過,但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楊涵好像沒有提過自己的家人,除了他最引以為傲的女兒以外……
而楊涵在這個舞臺上唱的三首歌,《消愁》、《鬼迷心竅》、《月半小夜曲》,其中有兩首其實講的都是愛情失去回不來的痛苦……
同時楊涵在唱這兩首歌的時候,情緒的流露也是最隱晦但又最真實的!
“難道,他失去過什么?”祖寧聽懂了,但心情也難以自控地受到了感染,一種淡淡的憂傷也彌漫上了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