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她從小在父親的茶館招呼那些老爺爺,也是習慣了和長輩的相處,應對起來不至于手忙腳亂!
“嘻嘻,奶奶,您拿這些餃子真的是太及時了,剛才阿福哥還說想吃餃子呢!”楊若伊跟老奶奶笑道。
“喜歡就好,我就怕你們外地來的,不知道口味怎么樣,怕會不喜歡!”老奶奶沒把楊若伊當成電視上的大明星,她印象中的大明星還是那些在春晚出場的,操著東北口音演小品的那些演員們。
嗯,這個閨女不錯!
……
多了兩位豪爽的赫哲族大爺、大媽,蘑菇屋的晚上就更加熱鬧了。
他們雖然不是什么明星嘉賓,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表現得更加樸實、實在,而且東北人那一口能把全世界帶歪的東北腔,講起話來也跟說相聲一樣,好玩極了,自然飯桌上也少不了歡聲笑語。
蘑菇屋的傳統就是楊涵或者楊若伊唱歌,第一晚,楊若伊沒什么準備,只能是爸爸來表演。
楊涵這時候也沒有唱什么流行歌,也沒有賣弄什么,第一首他唱了之前車上和康堯唱的、最有赫哲族人民特色的《烏蘇里船歌》。
當然,唱這歌,楊涵可沒有人家大爺的水平,大爺情緒上來了,喝了點小酒的他也扯著嗓子吼了起來。
盡管沒有什么唱功可言,楊涵還要配合他去彈吉他伴奏,但曾經在船上打過漁的大爺唱這歌特別有感情,滄桑又頗有幾分沙啞的嗓音,唱起來別有一番韻味,讓人甚至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
第二首,楊涵就得拿出來一點“真東西”了!
畢竟《向往的生活》吸引觀眾的地方,就是楊涵每一期都會唱一首新歌,現在是第一期,楊涵也想給這一季的節目定一個“基調”!
“接下來這首歌,故事來自一位東北老知青,以前也是我茶館的常客,伊伊不知道還記不記得,以前有一個爺爺姓段……”楊涵笑著,先做了一下鋪墊。
楊若伊一臉迷茫。
有嗎?怎么我不記得了?
“你應該不記得了,那是你很小時候的事,段爺爺后來年紀大了,回去了北方,前些年再聽到他的消息的時候,聽說已經走了,也算葉落歸根吧!”楊涵微笑道,“這首歌就是根據他講的年輕時候的故事改編的!”
當然,這些話才是楊涵編的,他得給自己這首不好交代來歷的歌編一個故事。
反正段老爺子是真實存在過的人,只是也確實是去世了,即便有有心人想要調查,也無從去問。
一邊說著,楊涵慢慢地劃動手指,撥動琴弦,琴聲悠悠,好像老人望向過去的深情也落寞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