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我查了一下,壓根沒有雖遲但到這個詞!”
“哈哈哈,楊老師是自己省略著,創造了這個詞嗎?”
“我想起了我以前寫作文時候的套路。”
“這話是老子說的,真的老子!”
彈幕里觀眾們吐槽不斷,但也是平添了一些趣味。
……
“祖寧老師有什么新歌?這里方便唱來聽一聽嗎?”張康成笑著說道,“正好楊涵也在這里,你們難得可以合作一次!”
“我覺得這個可以有!”楊涵爽朗一笑,起身拿來了吉他,“祖寧老師,來,我給您伴奏,您要唱什么歌?”
張康成說的是楊涵和他一起唱,但楊涵自己唱過太多歌了,遇到有好嗓子的歌手,特別是祖寧這樣他挺欣賞的一位歌手、節目里的導師,楊涵并不介意當一次陪襯,只是給祖寧彈伴奏。
“唱《風吹麥浪》吧,我覺得這首歌挺適合在東北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唱的。”祖寧也沒有忸怩做作,他想了想,提出了另一種合作的方案,“還有,楊涵,我覺得我們單純吉他伴奏略有些單薄。”
“您的意思是?”楊涵沒想到祖寧會選擇這一首歌,這一首歌相比起另外一首專輯的主打歌《夢一場》來說,其實是要差上那么一點的,不過,這是祖寧的選擇,楊涵沒有干涉。
“吉他彈唱體現不出我們兩個人合作的感覺,我看你這里還有箱鼓,而且上一季楊老師我沒記錯的話是有玩過這個樂器的。”祖寧笑道。
楊涵來了興致:“你的意思是,我來玩箱鼓,你來彈吉他?”
別因為吉他會比箱鼓更加知名,就覺得楊涵去彈奏箱鼓就是被搶了風頭,對于音樂人來說,特別是在這種不是正經表演的環境下、在這種舒舒服服地玩音樂的氛圍里,樂器不過是一個媒介,重要的還是他們要呈現出怎么樣好聽的音樂作品,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我們一人唱一段?”祖寧建議道。
“不、不,這首歌你唱就行。”楊涵擺了擺手,笑道,“我的聲音唱不了《風吹麥浪》。”
這話可不是楊涵謙虛,他確實是唱不好《風吹麥浪》,就算唱得出來,那也不夠好聽!
祖寧不勉強了,他接過吉他,等楊涵搬過來箱鼓,坐在上面,他們就開始了這場沒有任何排練的合作。(注1)
祖寧先開始彈吉他,楊涵則是跟著他的節奏,左手輕拍,右手在箱鼓上上下游走,用手的不同部位,或輕或重,或急或緩,摩擦、擊打起了箱鼓。
如果說吉他的音色是輕靈、柔和的,那么箱鼓的音色則是跟它的非洲來歷一樣,極具變化和靈動、歡脫的!即便也是鼓,它也不會給人鼓的那種沉悶感,反而跟吉他的聲音能跟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融合,還有一定程度上的互補!
特別是它不同力度、不同節奏擊打時候,完美地模擬出音響的那種空間感,讓這背景伴奏的音樂增加了吉他比較缺乏遠、近的空間層次感!(吉他不是沒有,但箱鼓能夠更加清楚、更加明確地表達出來。)
所以,僅僅只是前奏,祖寧都還沒開始唱,圍坐在桌子前面的康堯他們就忍不住輕輕地搖晃起了腦袋。
仿佛真的能夠見到歌曲名字中《風吹麥浪》的那片美麗、遼闊的土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