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不是把‘服之不畏雷’,理解為‘吃下去就不怕打雷’了吧?”
“難道不是嗎?”歐陽維驚訝地問道。
誠然,這是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服之”很容易望文生義被理解為“服用”,可是山海經中已經有了“食之”代表食用,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所以“服之”其實是代表做成衣服穿上或者佩戴上的意思,歐陽維直接拿來吃了,當然沒有任何作用。
這就是山海經中容易誤導人的地方,即便是看上去簡單直白的地方,也有可能隱藏著陷阱。
終于得知真相的歐陽維感嘆道:“簡簡單單幾個字,竟也如此博大精深!難怪我盡畢生精力,都尚不能讀懂一本山海經!”
“這并不能怪你,有些東西失傳了就是永遠失傳了,并不是以后想找回來就能找得回來的。”
陳風也不過是恰好活在一個中華文化尚且保存良好的時代,到了如今洪荒四萬年,遺失在歷史中的東西,就是永遠都找不回來了。
他拿起這根橐蜚羽毛,對歐陽維說道:“我就要這個吧,拿回去當避雷針試試。”
“你比我要懂得多,看上了就拿去吧。”歐陽維答應道。
陳風把橐蜚羽毛裝進衣服口袋,跟著走出地下密室。
也許以后他還會再來拜訪,畢竟這里真是一座寶庫。
兩人回到了上面的圖書館,果然過了這么久,也沒有見到第二個客人進來。
陳風把已經記錄完畢的《山海經·卷二·西山經》還給歐陽維,天色漸暗,他也是時候回去了。
在臨走之前,陳風對歐陽維問道:
“不過我還是搞不懂,為什么這些東西不能在網上傳播呢?”
如果系統能夠直接搜索到山海經原文,陳風也不會大費周章來圖書館。
即便是來了圖書館,山海經也只有一本,且不允許外借,實在是讓他搞不懂。
“因為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不知道人們會做出什么蠢事來,你看我研究了大半輩子,還不是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歐陽維回答道。
他說的自然是指吃橐蜚羽毛這件事,如果不是陳風給他解釋一番,根本想不到“服之”其實是佩戴的意思。
“就算是這樣,也不至于禁止傳播啊?”陳風還是有些疑惑地問道。
這種做法明顯也是讓如今大多數人都讀不懂山海經的主要原因,無法廣泛地傳播,當然很快就失傳了。
歐陽維悲哀地搖搖頭說道:“我說的蠢事,可不是指吃錯東西這么簡單。你知道在一萬年前,我們人類是怎么輸的嗎?”
關于這一點,就完全是陳風的知識盲區,他對上下五千年后的人類歷史,根本就是一無所知。
“大分裂!人類并沒有戰敗,只是被忽悠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