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塊取自樹冠部位的樹皮,竟然也測出了射擊殘留物。”
“這說明什么?”
一語驚醒夢中人,先前糾結不定的毛利蘭很快便眼前一亮地反應過來:
“開槍的時候,火藥煙霧應該是向槍械后方噴射的。”
“如果連樹頂的位置都能檢測到射擊殘留物,那就只能說明,那神秘人是在朝著下方開槍,而不是朝著上方開槍。”
“沒錯。”
林新一點了點頭,循序漸進地說道:
“而且,我還可以確定,兇手用的是一種左輪手槍。”
“這...”毛利蘭有些意外:“我們連彈殼、彈頭都沒找到,林先生,你又是怎么確認槍種的?”
“同樣的道理。”
“通過檢測各部位樹皮樣本的射擊殘留物,還可以確認射擊殘留物的分布范圍。”
“而左輪槍和其他槍不一樣,其噴射出的射擊殘留物,分布范圍更廣。”
一邊的自動槍械,因為較為封閉的槍械構造,其硝煙噴射形狀,會呈現一個向后、向下的半圓。
可左輪手槍因為開放式的彈倉射擊,其射擊殘留物會毫無阻礙地向后噴射。
所以左輪手槍的硝煙噴射形狀呈現一個向后的“傘狀”,射擊殘留物分布覆蓋的區域會更廣。
“所以,我能確定那神秘人用的是左輪槍。”
“而正因為是左輪槍,所以我們沒有在現場找到彈殼——”
“左輪槍不會自動拋殼,發射后彈殼會留在彈倉里,很容易被收集、清理、并帶離現場。”
“那么,這個神秘人就顯得非常可疑了。”
“他如果只是意外地遭遇棕熊,被迫開槍反擊,那又為什么要刻意清理現場,帶走開槍后留下的彈殼呢?”
“是不是...他在遭遇棕熊之前還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不想留下痕跡,讓人知道他來過這里?”
林新一的語氣愈發凝重。
在他眼里,那個神秘人,和追擊死者的兇手,已經越來越能夠劃上等號。
而毛利蘭卻沒有心思順著他的思路往下想。
她心里還有疑惑沒有得到解答:
“林先生,既然你已經確定那神秘人是站在樹上朝下開槍,那我們為什么在地上沒有發現彈頭和彈孔?”
“就算他清理走了彈頭,也不可能一點痕跡都不留地,清理掉地上的彈孔。”
翻動、填埋泥土的痕跡,可是非常明顯的。
那顆子彈要是朝下打進了地面,就不可能一點痕跡都不留。
“既然地面上沒有彈孔,樹根上也沒有,而又能確定兇手是朝下開槍...”
“那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后,剩下的無論多么不可思議,也一定是真相。”
林新一說了一句福爾摩斯的名言。
根據硝煙反應測試和現場勘察反饋的結果,他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那顆子彈,應該是打中了那頭熊。”
“彈頭和彈孔都在熊身上,所以我們才會找不到這些物證。”
“不過...”
這時不用毛利蘭質疑。
林新一自己就注意到了,這個唯一結論的“漏洞”。
有一點依舊很難解釋:
“如果子彈擊中了熊,現場為什么會沒有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