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一與遠山和葉繼續向前追蹤。
不出他所料,越過那片泥地,往前多走幾步,犯人斷掉的足跡便又重新續上了。
對方顯然是又逃回了那片樹林。
而林新一帶著和葉小姐緊緊追進那樹林,沒過多久,便循著痕跡從樹林的另一邊走了出來。
走出樹林,面前是一片平整的水泥地面。
這時他們已經不知不覺地完全走下了山。
一邊是一條階梯狀的登山道,從這里拾級而上,可以爬到山上觀賞景色。
另一邊則是一條平整的水泥路,沿著這條路一路前行,可以通向景區大門。
在這階梯登山道和平整水泥路的交叉處,道路邊的樹木下,還整齊地停著幾輛上鎖的自行車。
這可能是山上的景區工作人員,下班走下山之后,用以回到附近住處的交通工具。
“林先生!”
遠山和葉很快有了發現:
“這里的泥土上有自行車的胎痕。”
“犯人是不是提前把自行車停在了這里,從樹林里逃出來后,就直接騎著自行車逃走了?”
如她所言,那樹林邊緣,一小片植被稀疏的泥地上,的確有一道清晰的輪胎痕跡。
看著很像是有人從這里取了一輛自行車,然后騎著離開了。
“這胎痕經過的地方,草葉都有嚴重倒伏的情況。”
“林先生你昨天晚上說過,草葉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強。”
“在今天這種光照充足的情況下,被壓倒伏的草葉,幾小時就能生長復原。”
“而現在這胎痕經過的地方草葉倒伏這么嚴重,還完全沒有修復的跡象——這應該是剛剛才形成的痕跡。”
經過這兩天的耳濡目染,和葉小姐儼然不知不覺地進入了狀態。
她試著分析出這胎痕剛剛形成不久,繼而判斷出,犯人多半騎著自行車逃走,所以才留下了這樣的痕跡。
“你分析得不錯。”
林新一適時地給予了鼓勵:
“不過犯人應該沒有騎車逃跑。”
“這要不就是其他人留下的痕跡,要不就是犯人故意留下的痕跡,用以對我們造成誤導。”
“為什么?”遠山和葉不解地看了過來。
“額...”林新一有些猶豫。
因為他都猜出了犯人是誰,更知道那家伙現在多半是拾級而上回到山上跟大家會合去了,肯定不會騎車逃出景區的。
但現在也算是一場實訓教學,他也不好給出這么簡單的答案。
于是,林新一俯下身來仔細觀察了一番...
“我明白了。”
“這果然又是犯人設下的障眼法。”
他無奈地嘆了口氣:
那位大偵探為了能把自己藏起來,還真是費了不少功夫。
“首先,一般我們騎上自行車的時候,腳都會踩到地面上加以支撐。”
“可這泥地上卻只有胎痕,而沒有足跡。”
“因為那家伙很怕留下清晰的足跡,讓我們通過鞋印紋路來發現他的身份——所以他很小心地避開了。”
“是這樣么...”
遠山和葉不自覺地摩挲起了下巴。
那動作神態,看著還真有些名偵探的味道:
“也不一定吧?”
“畢竟這塊泥地就這么大一點,說不定犯人是在泥地之外就已經騎上自行車,再壓過泥地、騎到水泥路上的呢?”
“這樣一來,他就不會在泥地上留下足跡了。”
“不,不會是這種情況。”
“因為連這胎痕都是犯人偽造的。”
“他根本就沒有騎車離開,如果他是從這里騎車離開的話,輪胎滾動的方向應該是由樹林向外、指到水泥路上。”
“但真實情況卻恰恰相反。”
“這輪胎是從水泥路上,向內壓上泥土地面,朝樹林方向滾去的。”
林新一語氣平靜地解釋道。
“看輪胎的痕跡,就能確定車輛行駛的方向?”和葉小姐不禁有些意外:“這輪胎不是圓的么...正著走和反著走,看著不會一樣嗎?”
“不。”林新一搖了搖頭:“你仔細觀察研究就會發現,胎痕其實和足跡一樣,都可以透露出足夠豐富的信息。”
“比如說,它能判斷車輛行駛的方向:”
“既然是泥土地面上的胎痕,我們就可以看車輛行駛過后,輪胎兩側塵土形成的扇形紋。”
“扇形紋展開的方向,一般與行駛方向相反。”
“而那個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