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為...”風見裕也終于后知后覺地反應過來。
“林管理官,降谷先生,你們的意思是...”
“嫌疑人可能已經被人殺了?”
“而那個兇手就是...”
想到那位可憐的山崎夫人,風見警官心中不由一沉。
同時他也不禁有些疑惑:
“可是,山崎夫人說她昨天一直在店里沒有回來。”
“雖然沒人能給她做不在場證明,但相應的,我們也沒辦法證明她當時在現場吧?”
“不。”降谷警官搖了搖頭:“風見,你還記得林先生剛到現場時,最先注意到的問題嗎?”
“那就是目擊者看到,兇手在作案之后,是翻越院墻逃跑的。”
“而假如當時只有山崎先生一個人在家,兇手在殺死山崎先生之后,這別墅里就沒有能威脅到他的人了。”
“這...”風見裕也微微一愣:
的確,如果是那樣的話,兇手作案之后,完全可以從容地開門離去,沒必要這么狼狽地翻墻逃跑。
可兇手偏偏這么著急地迅速翻墻逃跑了。
也就是說,當時屋子里除了兇手和山崎先生,應該還存在著第三人。
而這第三人讓兇手感受到了威脅,所以他才會在殺人之后,急著翻墻逃離。
“不僅如此,我剛來現場的時候,還看過草坪上兇手的腳印。”
林新一緊接著降谷零的話說道:
“雖然草地上的腳印只能看到一個大致的輪廓,但即使是這樣,也能很容易分辨出:”
“那些草地上的腳印,是同一個人留下的,一“進”一“出”兩串足跡。”
“‘進’的那一串足跡,從院門前的水泥路開始,一直延伸到別墅側面的滑動玻璃門。”
“這串足跡運步松散,步長較短,足跡左右搭配不規律,且有一足正一足斜的不在場足跡出現。”
“這些都可以證明:”
“兇手是從院門正面潛入,繞到別墅側面,從側面打開的滑動玻璃門里摸進去的。”
“為了避免被屋內的目標聽到動靜,所以兇手潛入時躡手躡腳、時停時走,才會留下這種不規律的慢步足跡。”
“這是兇手作案前進入現場的足跡。”
說著,林新一微微一頓,著重強調:
“但是,兇手作案后,離開現場的那一串足跡,其足跡特征可就完全不同了。”
“他直接從別墅側面的玻璃門內逃出,僅僅在院內草地上留下了4個足跡,就徑直跨越草坪,躍上了那堵離他最近的院墻,最終迅速翻墻離開。”
“而這一幕,也正是目擊者在凌晨1點看到的那個黑影。”
“結合現場痕跡和目擊者證詞,可以看出,兇手當時是在竭力奔跑。”
“他逃跑的時候非常慌張,以至于連門都不敢走,只敢選擇那條最短的路徑——也就是翻墻出去。”
林新一一番細致講解,讓風見裕也聽懂了他想表達的意思:
“兇手當時那么慌張,是因為屋內除了死者還有別人。”
“而那個人...很有可能就是山崎夫人。”
“不過...”
他又突然覺得哪里不對:
“兇手為什么會那么害怕山崎夫人,甚至如此狼狽地翻墻逃跑呢?”
“之前林先生你也分析過,那個小混混雖然體力弱小,但是性格沖動,膽量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