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發到現在才半個多小時吧?”
“你們怎么把死者的身份查得這么清楚?”
“很簡單。”
“因為死者飯田先生的家就在這里。”
“我們趕到現場之后,很快就從他鄰居口中問出了他的身份,又想辦法聯系上了他的公司同事。”
說著,當地警員指了指旁邊的一戶建小樓。
這幢小樓就在火場對面,離起火點就隔著條巷子。
而正是因為這條巷子的阻隔,才讓這幢小樓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沒有被火災波及。
“這就是飯田先生的家。”
“他是死在自己家門口的。”
派出所警員們說出了他們掌握的情報。
緊接著,他們又說出了自己的推測:
“飯田先生是當過警察的人,正義感肯定比較強。”
“鄰居們也都說他性格熱情直爽,喜好替人打抱不平。”
“再加上這次縱火犯還就是在他家對面放火,火勢同樣會威脅到飯田先生自己。”
“所以,佐藤警官,我們認為:”
“他應該是在下班回家的時候正好撞見兇手在縱火行兇,于是便見義勇為沖上去與之搏斗,想要阻止兇手。”
“結果...”
看看旁邊那具倒在血泊里的尸體,其結果不言而喻。
而聽到這個猜測,佐藤美和子與高木涉也連連點頭:
的確,飯田先生正好死在火場前面。
而大火燃起后沒過多久,附近就有圍觀市民趕來,看到了飯田先生的尸體。
這時候縱火犯肯定也才剛剛離開。
而飯田先生正好死在這個時候,就讓人很難不去把他的死,聯系到那個縱火犯身上。
見義勇為這個說法,完全可以解釋一切。
“不過...還是不能這么輕松地下結論。”
佐藤美和子依舊沒有放松警惕。
在先前被林新一教訓過之后,她更加深刻地認識到:
警察辦案不能先入為主,更不能為了省事,就拿那個看起來像的結論來敷衍了事。
“淺井,你怎么看?”
佐藤美和子將目光投向了淺井成實。
在她和高木向當地警員們問詢情況的時候,淺井成實作為驗尸官,早就忙著給那具尸體做起了尸表檢查。
佐藤美和子想聽聽這位驗尸官的意見,再去判斷這到底是不是一起見義勇為引起的意外。
“目前來看,死者在生前的確跟什么人搏斗過。”
淺井成實的回答十分謹慎。
他沒有給出什么推測,只是簡單地陳述自己的發現:
“首先,其右手手腕上有一道較深的抓傷,這可能是與人搏斗時,被對方強行約束手腕而形成的。”
“其枕部后腦勺有條形挫裂創,創腔內組織間橋較多,創口跺開不明顯,且出血量較少。”
“這應該是以木質類棍棒打擊形成的。”
“也就是說,他被人用木棒一類的東西,從后面襲擊過后腦勺。”
“但這應該沒將其置之死地。”
“因為真正的致命傷,我不說大家應該也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