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只要知道,魯米諾是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
“它可以顯現出極微量的血跡形態,讓肉眼看不到的微量血跡發出肉眼可見的藍光。”
“而兇手剛剛才殺了人,而且還切開了死者的半邊脖頸。”
“以死者當時的出血量,兇手身上恐怕很難不沾到鮮血。”
“如果兇手身上真的沾到了血,那就算他將這血跡擦拭得再干凈,也絕對沒辦法逃過魯米諾的檢測。”
“所以...”
接下來不用林新一說,雷斯垂德就已經反應過來了:
竟然有一種藥物,可以檢測出肉眼都看不見的血跡?
這簡直是可以改變刑偵歷史的研究成果!
“這種藥物真的存在么?”
“當然。”
“魯米諾在1853年就被人工合成出來了,只不過現在還沒被人用到刑偵調查而已。”
“你現在派人去附近幾所大學的實驗室里問問,說不定就能找到這種藥物。”
魯米諾在20世紀30年代才被發現可以運用在刑偵領域,隨后才變得廣為人知。
在這1888年,它的確還是個不好找的新鮮玩意。
但沒關系...
魯米諾找不到,還可以用聯苯胺。
聯苯胺在20世紀初就被德國化學家意外發現可以用來檢測潛血,比魯米諾更早,是血液勘察界的鼻祖試劑。
雖然現在還只是1888年,離20世紀初還差那么十幾年。
但聯苯胺本身就是一種染料合成的中間體,在這個年代被廣泛運用于紡織染料行業——
雖然后來人們才發現這玩意是一類致癌物,會在生產過程中對工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但沒關系...
英國老爺們現在還樂呵呵地開著血汗工廠,并不是一百年后的人杈先鋒。
問問這霧氣里的味道就知道,那高污染低人杈的紡織印染企業肯定不少。
在這些印染工廠里絕對能找到聯苯胺。
話說回來,除了魯米諾和聯苯胺...
福爾摩斯的世界里,好像本來就有檢測潛血的藥物。
還是福爾摩斯自己發明的。
按照《血字的研究》里福爾摩斯先生自己的說法,他“發現了一種試劑,只能用血色蛋白質來沉淀。”
而且能使潛血溶液反應變成暗紅色,并產生棕色沉淀。
作為法醫,林新一基本可以保證...
具有這種反應特征、還“只能和血紅蛋白反應”的潛血檢測試劑,在現實里并不存在。
應該是柯南·道爾爵士編出來忽悠讀者的。
這也很正常...寫推理文的都這樣,為了劇情需要,經常編造夸大一些科學現象。
誰要是真信了,還拿著這些書上的知識去現實里犯罪,那就是在給警察叔叔送人頭了。
不過,這里畢竟不是現實。
說不定這個虛擬游戲世界里,還真有福爾摩斯發明的那種潛血檢測試劑。
這樣一來,魯米諾,聯苯胺,加上福爾摩斯自主研發的柯學藥物...
候選選項都至少有了三個。
“要是這些都找不到...”
“實在不行,你帶我去實驗室。”
林新一側目看向灰原哀:
“我‘自己’就知道怎么合成魯米諾。”
“這...”雷斯垂德徹底拜服:
大師不愧為大師。
懂法術就算了,竟然還懂有機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