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的DNA鑒定技術,在普羅大眾乃至是相關領域專家的眼里,高溫焚燒過的骨頭都是沒法用來做DNA鑒定的。
“但這其實是可行的。”
“DNA要比我們想象的更耐高溫。”
“它的確會在高溫下的受到嚴重破壞,但這并不意味著DNA分子就這么‘死’了,就這么燒得憑空消失,什么也不剩下。”
“它們會在高溫下發生斷裂,裂成‘支離破碎’的一段一段的碎片。”
“而我們法醫DNA鑒定的STR序列本就是一些很小很小的片段,所以即使DNA裂成一段一段的,影響也不大。”
林新一干脆順勢為這位粉絲小姐上了一課:
“更重要的是,我們人體骨骼對DNA的高溫保護能力,也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強大。”
“雖然軟骨、肌肉等軟組織都已經被燒得完全消失,但骨骼內部的深層骨組織里,卻還是可能存在未被徹底破壞的DNA片段。”
“只要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就能把它從燒骨中提取、純化出來。”
這種技術的原理說起來也不算復雜。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
就是先把燒剩下的大骨磨成粉,再加“料“熬成“湯“。
從湯里濃縮純化出的精華,就是可供鑒定的DNA片段了。
原理就像做飯一樣容易理解,只不過用的是冷凍研磨機、離心過濾器、純化試劑盒、擴增試劑盒、脫鈣液、骨骼裂解液等等專業的設備和試劑。
未來的法醫學者早就攻克了這項難題。
別說是在火災這種半開放性火場里發現的尸骨,就算是從高溫焚化爐里燒出來的骨灰,都依舊有成功鑒定DNA的可能。
對未來的科學家來說,就算化成灰也認識你。
現在雖說還沒有這種技術...
林新一也只是個只會做菜的廚子,自己不懂養豬,更不產豬肉。
但沒關系。
學閥好就好在,不懂學術沒事。
只要背后有人,照樣科研標兵。
回去摸摸灰原哀那顆聰明的大腦袋,再小心接著這位天才科學少女的無奈小白眼,論文沒幾天就能印著林新一的名字,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出來。
“從焚燒骨骼中提取DNA,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
“我回去會再發表論文,你有興趣可以自己了解。”
“這...”島袋君惠被偶像教育得一愣一愣的:“這也可以?”
“當然可以。”
“不過嘛...也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林新一想了一想,問道:
“島袋小姐,尸體是在你家神社倉庫發現的,你應該看過那具尸骨。”
“那你還記得,那具尸骨是什么顏色的么?”
“唔...”島袋君惠神情復雜地想了一想。
她似乎有些不想回憶這些。
但在一番沉默之后,她還是回答道:“好像是...黃、褐色,有點發黑。”
“褐色發黑?”
林新一心里有了底:
焚燒過的尸骨里的確能檢測出DNA。
但這也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得考慮焚燒時間、焚燒溫度、保存時間、濕度、微生物、pH值、助燃劑、焚燒方法等因素對燒骨DNA檢驗的影響。
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焚燒溫度。
一般尸骨焚燒的平均溫度在500度以上,就很難從中獲得可對比的STR分型結果。
而島袋君惠說了,三年前的那具被大火焚燒的尸骨,是褐色發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