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林新一親自上陣,對那足跡做著更為細致的觀察分析:
“前掌壓痕集中,后跟壓力輕,起落腳有力,彈跳力強,這屬于年輕人的步態特征,”
“再考慮到那僅有35號的鞋碼,初步推測足跡主人是一位年輕女性。”
犯罪者側寫越來越向島袋君惠靠攏。
“左步腳大,右步腳小,左步寬窄,右步寬寬。”
“左步長明顯較右步長長,左足外壓重,右足則相對壓力較均勻。”
“看來此人來到這里的時候,右手還提著什么重物。”
林新一這么一番分析。
而服部平次則是好奇地跟著思考:
“來者手上提著重物?”
“會是那些照片嗎?”
“可如果僅僅是照片...能算得上‘重物’么?”
他目光中浮現出一絲疑惑。
而林新一也沒能給出答案,只是說道:
“走吧,我們先到前面看看。”
“先找到兇手拋下照片的地點,還有他丟下照片的方法再說。”
“嗯。”服部平次點了點頭。
一行人追著腳印繼續往前走。
沒兩分鐘,他們就見到了那條山間溪流。
還有一座長滿青苔的小石橋。
“兇手”的腳印在這里停下,但前方的溪流看著卻并無什么特殊。
唯一讓人注意的,也就是那座橫亙在溪流上的小石橋了。
“果然如此。”
旁人還沒看懂,服部平次嘴角就浮現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我就料到,兇手丟下照片的那個地點,溪流上方一定有什么東西。”
“不是樹枝,就是小橋了。”
“什么意思?”林新一有些不解地看過來。
而服部平次則是從懷里掏出一張他先前從水里撈出來的死亡照片,指著那照片表面解釋道:
“林先生,你看。”
“這張照片表面是不是有些微微泛黃,而且發卷?”
“就好像...被什么高溫的東西燙過一樣。”
“嗯?”林新一意識到了什么:“你的意思是,這些照片被火燒過?”
“沒錯,答案其實很簡單:”
“這其實就是兇手玩的一個小伎倆。”
“他是先把那些照片裝在塑料袋里,再把塑料袋拴在這石橋上。”
“與此同時,再往塑料袋里裝上定時點火裝置——這種點火裝置用干電池、錫紙、電線、和電子定時器就能制造,普通人稍加研究就能搞定。”
憑借著自己的豐富偵探經驗,服部平次一眼就看出了兇手玩的障眼法:
“兇手設下這些機關,自己就可以抽身離開。”
“等大家到瀑布下游舉辦祭典,設定好的時間一到,點火器就會從內部將塑料袋點著。”
“因為薄弱的塑料袋比照片相紙更易引燃。”
“所以先被燒壞的會是塑料袋底部,然后里面裝的照片就會從這燒開的缺口里散落下來,墜入下方的溪流,再溯流而下淌下瀑布,出現在我們所有人的面前。”
一只塑料袋,加上定時點火裝置,就能輕而易舉地實現“定時無人灑落照片”的功能。
“照片灑落之后,塑料袋很快就會燃燒殆盡。”
“干電池、電線之類的殘留物也會墜入溪流,被這還算湍急的水流沖走。”
“石橋上只會留下些許塑料燃燒的黑色殘渣,如果不加注意,根本不會被發現。”
“所以人們下意識之下,都會認為這照片是兇手在祭典舉行的同時,親自到上游灑下的。”
“如此一來...”
“某個在下游祭典現場的真兇,就有了一個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服部平次揭穿了兇手用的柯學詭計。
而這也暗暗證明了一點:
制造此案的兇手,就是當時祭典現場的某個人。
不然他根本沒必要如此大費周章,設下這種定時釋放照片的機關——這個機關,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來給他制造不在場證明。
雖然還沒有實打實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