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得翻到什么時候?
林新一光是想到那書上紙海,頭皮就一陣發麻。
“諾亞方舟,就沒有別的辦法了么?”
“有。”人工智能回答道:“我可以幫您嘗試調取這兩個號碼的短信記錄,通過智能分析短信對話內容,試著確認兩名手機號號主的身份。”
“不過這需要一定時間。”
“而除此之外...”
諾亞方舟又很快給出了另一種解決反感:
“我還可以幫您對那兩個手機號碼進行定位,確定機主的大致位置。”
這年頭手機還沒有裝GPS。
但林新一知道,諾亞方舟說的手機定位,應該是指這個年代便已存在的基站定位法:
通常,在城市中,一部手機會在多個基站的信號覆蓋之下。
手機會對不同基站的下行導頻信號進行“測量”,得到各個基站的信號TOA(到達時刻)或TDOA(到達時間差)。
根據這個測量結果,結合基站的坐標,就能夠計算出手機的坐標值。
這種定位方法誤差一般在100米以上。
而且是目標所處地區的基站越少,誤差越大。
如果是在地廣人稀的山區,方圓幾公里只有1個信號基站的地方,那這誤差就能大到幾公里。
這種手機定位方式肯定不會太精準。
但如果能通過手機定位知道兇手目前所在的大致位置,那對案件偵破多多少少也會有所幫助。
于是林新一滿懷期待地等待著諾亞方舟的回應。
而諾亞方舟沒過多久,就又給他發來一條短信:
“當天在山中通話的兩個手機號碼之中:”
“手機號xxxxxxxx,已關機,無信號。”
“記錄顯示其最后一次聯網時間是13天前,下午3點32分18秒。”
“這...”林新一意識到了什么:
13天前的下午,就是那次通話發生的時間。
而當時通話雙方之中的一人,竟然在那天下午之后,就一直關機關到現在。
“這恐怕就是那位死者的手機!”
“兇手在將其殺害之后,一定也將她的手機帶離現場處理掉了。”
林新一更加確定,這通電話的通話雙方,就是本案的兇手和死者!
“那第二個手機號碼呢?”
“這應該就是兇手的手機號——”
“那個兇手,現在到底在哪?”
諾亞方舟迅速發來回復:
“第二個手機號目前正處于激活狀態,該手機號所連接的基站...”
“林先生,就是你現在所在使用的這個基站。”
“什么?!”林新一為之一驚:
兇手的手機,現在正跟他用著同一個信號基站?
這豈不是在說...
“是的。”
諾亞方舟直接通過短信發來結論:
“你要找的兇手,現在就在這座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