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負責任地說:”
“這顆炸彈是拆不掉的。”
無法拆彈,林新一想到的“破譯硬盤”法就不能實現。
如果想知道下一顆炸彈的位置,似乎就只能賭上性命守到最后3秒。
“這炸彈真的拆不掉么?”林新一眉頭緊蹙。
“拆不掉。”赤井秀一再度給出肯定的回答。
茱蒂小姐則是在一旁附和:
“林先生,秀一的拆彈技術不輸我們局里的頂級專家。”
“如果他說拆不掉的話...那你們警視廳的爆裂物處理課,恐怕也不會有人能幫到你忙。”
他們真不是在危言聳聽。
這顆炸彈是真的拆不掉。
因為它很特殊。
特殊在哪?
特殊在它不太柯學。
這個世界的大多數罪犯在設計炸彈的時候,都會把炸彈把設計得規規整整、有條有理。
讓名偵探一見到就能上手拆,拆著拆著還必能拆出一條紅線,一條藍線。
然后剪掉其中一條線就能把炸彈拆除。
但實際上...這種徒手拆彈的情節,在現實里是基本不會出現的。
因為現實和電影不同。
電影里的炸彈:
炸藥捆成一捆,上面有個液晶屏,一根紅線一根藍線,10,9,8,7...
現實里的炸彈:
表面亂七八糟,各種膠條電線電路板捆在一起,很難辨別清楚。
連線路都分不清楚,這種炸彈自然難拆。
更別說,現實中經受過完善訓練的炸彈制造者,在定時炸彈中都會有相關的編程,以確保任何一根線斷掉都會立即引起爆炸。
誰要是電影看多了上去徒手拆彈,那就基本是給恐怖分子送人頭了。
所以現實里的拆彈專家,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拆彈專家,而是“排爆專家”。
他們的工作內容更多時候都是:
第一時間疏散現場群眾,然后找個安全地點坐下,打開筆記本電腦,拿起游戲手柄,操縱遙控機器人遠程引爆炸彈。
現在因為需要知道第二枚炸彈的位置信息,所以不能排爆,只能拆彈。
可那風衣男或許是林新一的新聞看多了。
看著看著,他竟然覺醒了,不柯學了,不按套路出牌了。
結果造出了一顆根本拆不掉的炸彈。
而這顆讓赤井秀一都直呼不可戰勝的炸彈,本身其實也沒有采取什么高科技的防拆手段。
它的防拆手段只有一個字:
亂。
線路亂得令人發指。
各種有用的沒用的,顏色亂七八糟的線纏在一起。
讓赤井秀一看到這顆炸彈的時候,都不免有一種印度電工的絕望感。
要拆這顆炸彈,想把線路厘清估計都得花上半個小時。
可現在倒計時都已經走到15分鐘了。
時間是根本不夠用的。
更別說拆彈的同時還得小心動作幅度,免得觸發感知震動的水銀桿裝置。
“所以,林先生,我必須得提醒你。”
“這顆炸彈是無法被拆除的。”
拆不掉,移不走,現場也沒裝任何可供遠程監控的攝像頭。
這年代的手機更沒什么視頻通話的功能可用。
而那風衣男還已經借著炸彈的威勢,搶先坐電梯跑了。
落后的這幾分鐘功夫雖然不長,但想要追上已然遁入茫茫人海的對方,卻也是幾乎不可能的。
這意味著...
“如果你想知道第二枚炸彈的位置,就只能按那混蛋設定的游戲規則,守到最后3秒,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換答案。”
說著,赤井秀一長長地嘆了口氣:
“該說的我都說了。”
“林先生...你真的還要再留下來么?”
空氣悄然陷入沉默。
林新一沒有直接給出回答。
但他卻徑直走到旁邊,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之下,伸手將墻邊那裝著滅火器的大號消防鐵箱給徒手拆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