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售貨機里存放的20罐冰烏龍茶,它們的生產日期都是在一個月以前的某一天。”
“而這罐‘毒烏龍茶’的生產日期卻很近,甚至就在這周,就在三天之前。”
“而且從生產編號和產地上來看,它們的生產批次、生產工廠也不一樣。”
“自動售貨機里的這批烏龍茶,產地是琦玉工廠。”
“這罐這周才生產的毒烏龍茶,則是在千葉工廠。”
答案顯而易見:
“兇手不是在這臺售貨機里買的冰烏龍茶。”
“他是提前在別的地方買好了烏龍茶,往茶中投毒之后,才帶到這臺自動售貨機里的。”
不過...
目暮警部又糾結地看了過來:
“知道這些,好像還是沒辦法找到兇手吧?”
“這當然沒辦法幫我們直接找到兇手。”
“但是卻可以幫我們找到一個突破口。”
林新一無奈地嘆了口氣:
現在法醫的方法不好使。
那就應該用刑警的破案方法。
在以前,這些點子應該是由定位等同搜查一課的刑警隊出的。
他這個法醫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就好了。
可現在...
看到目暮警部這躺贏躺慣了,答案擺臉上了還一臉茫然的模樣...
林新一就知道,自己還得客串一回搜查一課的管理官了:
“飲料上的生產編號之所以存在,為的就是方便廠家分清飲料的生產批次,方便在出了質量問題之后緊急召回、溯源調查。”
“這個調查機制可以用來處理質量問題,自然就可以用來處理案件。”
他微微一頓,仔細吩咐道:
“聯系這款烏龍茶的廠商,尤其是生產了這罐‘毒烏龍茶’的千葉工廠。”
“把生產日期和生產編號告訴他們。”
“讓廠家盡快弄清楚,這批烏龍茶是什么時候投放到了東京、投放到了米花市場,弄清楚有哪些超市、商店、便利店有進過這批烏龍茶。”
“好!”目暮警部點了點頭,馬上照辦。
這類“毒可樂”事件影響實在惡劣,面對巨大的破案壓力,警視廳也不得不一改平日遲鈍臃腫的老態,全力爆發出前所未有的高效。
而烏龍茶廠家同樣知道這突然爆出的“毒茶案”,到底意味著什么——
案子一天不破,他家的烏龍茶就沒人敢買。
而他們只是一家關東地區小有名氣的本土企業,可不是當年家大業大、不懼影響的可口可樂。
這案子要是遲遲不破,他們恐怕撐不了就要倒閉了。
于是沒過幾分鐘...
接到警視廳協查通知的烏龍茶廠家那邊,便也以一個堪稱恐怖的高效,飛快地給出了回答:
“根據易拉罐上的生產編號和生產日期,這罐‘毒烏龍茶’是在三天之前的千葉飲料工廠,一車間二號流水線,于上午11點45分14秒灌裝生產的。”
“這批飲料于昨日出廠,運抵東京各經銷商倉庫。”
“今天早上到中午,才由經銷商依次投放到全東京市面上。”
“至于采購了這批烏龍茶的超市、商店、便利店...這些還得由下級經銷商給出詳細列表。”
“烏龍茶廠商那邊正在緊急聯系經銷商,應該很快就能給出完整名單。”
目暮警部匆匆忙忙地給出了調查結果。
林新一聽得眉頭緊皺。
然后就是一陣沉思不語。
“怎、怎么了?”
眾人不解地望了過來。
這時只聽林新一細細琢磨著剛剛廠家提供的那段飲料銷售情報:
“這批飲料是在今天中午,才依次投放到東京市面上的。”
“而進了這批貨的商家,一般也不會當場就把剛進的飲料送上柜臺。”
“就算柜臺上的烏龍茶正好售罄需要補貨,商家往柜臺補貨、碼貨,肯定也還需要一定功夫。”
“也就是說,兇手最早能買到這罐烏龍茶時間,也就是今天下午。”
林新一悄然點出了重點:
“這時間可就離案發時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