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雖然認輸,但話里話外都透著莫大的怨氣!一拳打在了綿花上,有勁使不出來,這就是大道意境的魅力!
幾名主事的大佛陀互相之間稍一溝通,這么兩場下來也花了不少的時間,再綜合羅素天外圍傳回來的消息,他們也大致有了判斷,
懷壁一聲佛號,“阿彌陀佛!從此人出手來看,佛門大道的領悟有多高還不能盡知,但最起碼我們知道了三點!
首先此人沒有殺戮之心!其次外圍也沒有潛藏之敵!最后嘛,這個莫須有很有意思!
那么,純粹從大道意境上,我們這里哪個人浸淫的時間不比他多幾千年?近百人在此,還能讓他以一道盡破?
多思無益,先拿真本事攝服他,然后再說其它!
我佛門行事,從來有德報德,有怨還怨!兩場不傷人,我們就還他兩場不害他!他若能一直拿捏住這樣分寸,那么這一次就算是個道佛之間的雅斗而已!
哼,也讓世人知道,論起心胸,我佛門強道家遠甚!”
羅素天眾僧在確定之后,終于開始為自己的道統正名而戰,也是從第三場開始,純粹的佛門道境成為了主流。
是壓力,也是知識的源泉。
當僧人們竭盡全力時,只拼道境的話,婁小乙初學乍練的莫須有就很難一直建功,他不得不把自己在功德和無常上的能力搬出來救急;這里畢竟是東天主世界佛門的聯合代表處,聚集在這里的都不是一般人,在各自的道統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沒有一名僧人是易與的,那是數千年修行的心血所在,這樣的邊較量邊學習的方式對現在的婁小乙來說才是最好的方式。換個人來,無法領略,但他卻有三十六道的基礎,有十二道在手的知識厚度,很多東西一經施展,在他眼中也不再那么的神秘。
當道境之比不再以生死為目的,修行者身上那股自尊自傲的習氣就顯露無疑!很多時候都不需要徹底分出個高低上下再行罷手,往往都是道已用盡而無可奈何時就會主動退出,佛門也多的是大德之僧,可不是一群小心眼的勢利之徒,能修到這個地步的,少有無賴糾纏之輩!
在這些有德之士看來,劍修舍棄了自己的至強飛劍,轉而在道境上一較短長,以一敵百,自己還斤斤計較,糾纏不休,這本身就是一種心胸度量不夠寬廣的表現!
也就是在此時,機敏如婁小乙準確的把握住了現場局勢的走向,在和大悲禪院厭離的寂滅大道對陣時,主動放棄認輸,
“搞不了!大師您這就是一塊石頭,還是了無生氣的那種……”
其實也不是就敗了,而是實在是無以為繼!
如果他在一開始的斗境時就認輸,會被認為是銀樣镴槍頭,不知天高地厚的頑劣小輩的無知行為,但在一系列勝利后的認輸,和僧人們一樣的絕不糾纏死撐,效果反而更好!
因為這意味著雙方都認可了對方,都不再以勝負為念,而是純粹的對大道意境的追求。
這本來就應該是修行者的態度,上古之前是為常態,不過到了現在卻摻雜進了太多的私心雜念,好在,總算是回到了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