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小乙笑瞇瞇,“人懶,脾氣急,本來就來得晚了,所以就只好張嘴咯。
是這樣,我觀這方圓空間,不容修士進出?”
乾修點頭,“正是如此!來的修士太多,人多手雜,各自圍攏感興趣的道碑,那別人也就無法觀察。倒像是菜市場一樣,所以只能遠觀,除非你進道碑!”
坤修搖頭,“進去做什么?就像凡間購物,一味砍價賞玩評論,最后卻是不買,浪費人感情還影響人生意……要么自己擺攤,要么進去嘗試,晃在市場的大都是小賊,你想進去晃,是想做個道賊么?”
觀摩別人的道境,進去觀摩再全盤吸收,就有抄襲之嫌;但如果你是在外面感悟的,那天道就不會拿這當回事。坤修的意思就是,你在道碑外貼近晃悠,是想竊道么?
婁小乙也不生氣,他有點明白了這個道統的來由,是修真界中很另類,很著名,也很搞笑的一個道統,名為是否道。
這個道統是個修心的道統,分兩個分支,一為是,二為否。修是道的就是乾修這樣,什么都說是,好好先生;修否道的就是坤修這樣,什么都反對,都要逆行倒施。什么時候把是修成了否,或者把否修成了是,就是第二個階段,最后才是否合一,方為大道!
聽起來很搞笑,其實也蘊含著修行過程中的至深道理,是是學習吸納,否是懷疑求真,其實就是修士在大道探索中的兩種相輔相成的道路,缺一不可。
但修士最后能做到在該是的時候是,該否的時候否,那么他的道路就徹底的打開,沒有什么能再阻礙他,因為他已經知道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他們的大道就是-是否道。很唯心的一個道統。
所以,坤修的嘴刻薄點就刻薄吧,婁小乙也不太在乎。
“那么,什么情況下道碑才會消失?是競爭所至?還是自我消除?方圓空間立道數量可有上限?”
乾修很認真,“有沒有上限誰也不知道!但大家都認為既然是大道開門,百花爭艷,就不應該有所謂的上限,只要你是半仙,就有立道的資格;現在還不成-熟,未來卻未必,趕不上新紀元,還有紀元后,既然是展示,何分彼此資格?
所以,方圓空間不會主動取消修士的道碑,哪怕你一文不值,萬夫所指;這里消失的都是自己取消的,畢竟有些人的東西拿出來就很貽笑大方,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坤修一如既往的冷嘲熱諷,“天行健,當自強不息!還未成,先慮敗,你這樣的心態我看你也不要進去了!反正進去的絕大部分都會一事無成!還省得丟人!”
三個半仙在這里絆嘴,是否道的真君們卻絲毫沒有異狀,對他們來說,這樣的情況見得多了,就是他們的日常修行,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對。
是否,是否,就在是否中,也能看出一個修士的真正修養,現在這一個嘛,好像還看不出來?
普普通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