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的制造,與光刻機還息息相關。
至于光刻機的話,國內就更慘了,目前國內造不出光刻機,因此在芯片制造領域,才會被國外牽制的十分嚴重。
“那丁校長,我們接下來的目標,就是要制作出國內第一塊氮化鎵材料的半導體元件了。”
周文教授十分期待的說道。
做出氮化鎵材料的半導體元件,這是周文教授畢生的愿望。
島國已經可以用氮化鎵材料制作出半導體元件乃至是芯片了,但由于技術的封鎖,致使國內在這一領域遲遲沒有進展。
如今。
經過周文教授與沈叢德教授、王尚忠教授以及丁校長的不懈努力,終于有了突破。
今天刊載在國家權威期刊上面的這篇論文《氮化鎵在半導體材料領域上的運用》,就意味著國內使用氮化鎵材料制作半導體元件基本上已經可行了。
“好!那我們爭取在今年年內,實現國內第一個氮化鎵材料制作而成的半導體元件。”
“好!”
......
海城。
夏科院半導體研究所。
半導體研究所是夏科院院下一個專門研究半導體領域的科研所,所長孟學巖今年已經58歲了。
再過幾年,孟學巖就要退休了。
本來。
孟學巖以為自己在退休前,也看不到國內半導體領域的進步發展了。
但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看到了江南科技大學物理系周文教授、沈叢德教授和王尚忠教授,以及霧城文理大學物理系丁躍四人的研究成果。
即那一篇論文《氮化鎵在半導體材料領域上的運用》
這一篇論文足以引起孟學巖的重視。
如果說此前丁躍發表的那一篇畢業論文只是給了一個氮化鎵半導體材料技術研究的方向,不太夠入孟學巖的法眼的話。
那么這一篇論文,就從實驗數據上面,獲得了豐碩的研究果實,讓孟學巖覺得氮化鎵半導體材料技術,終于走向成熟階段了。
這意味著一年或者兩年內,國內就可以實現使用氮化鎵來做半導體元件的材料了。
如果用氮化鎵來做半導體芯片的材料,那么優勢將會比硅材料半導體芯片要更強一些。
孟學巖請來了半導體研究所的幾位老人討論了一下。
通過這篇論文給出的數據,發現確實是可以實現氮化鎵半導體材料技術成熟運用的。
“江南科技大學的老周和老沈他們,我是知道的,一直都致力于氮化鎵半導體材料技術的研究,我們所在這方面暫時沒有做過多的研究了,因為我們所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做的是碳化硅的研究。”
其中一名研究員分析著說道。
“孟所,氮化鎵半導體材料技術的成熟,也是可以讓我國半導體領域有一個不錯的進步,這一次老周他們成就不錯啊。”
一名研究員對周文、沈叢德和王尚忠他們的研究進行了肯定。
畢竟氮化鎵半導體材料技術成熟的話,確實可以讓目前的硅材料半導體技術,向上提升一個層次。
“是啊是啊,老周和老沈他們總算是實現了一直以來的理想。”
“不過我聽說,老周他們團隊,還有一個年輕人?”
孟學巖點了點頭,說道:“我也注意到了,那個年輕人是霧城文理大學物理系的,霧城文理大學,你們知道這所高校嗎?”
孟學巖作為夏科院麾下研究所的一個所長,知道國內很多物理領域比較厲害的高校。
可這所霧城文理大學,他確實沒有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