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公雞加快速度,到了呂冬前面兩米,呂建設落在最后面。
手電光圈下,這段河堤靠近水面的地方,不算多的三合土碎渣,像時下時停的稀疏小雨一樣落進河里。
“好像沒大有事。”呂建設在后面嘀咕了一句。
呂冬趕緊扯道:“上面落渣,說明水下都泡開了。”
這話當然是根據記憶瞎蒙的。
鐵公雞的養雞場就在不遠:“可不敢賭。”
呂振林不懂水利,上一次修河是五十年代,太遙遠了。
今次,去鎮上開會時,只是說上游放水,各村重視防洪,但怎么重視怎么防,幾十年沒經歷過洪水的人,也不清楚。
“要查看清楚!”呂振林說道:“全村老老少少一千多口子……”
誰都知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但沒專業的人怎么辦?
呂冬好歹看過些98洪水資料,還跟父老鄉親和兵哥哥們奮戰數天挺過了19年利奇馬臺風,雖然最后輸給了下雨就鬧洪災的高速路橋洞子,但矬子里面選高個,也算有點經驗?
這也不是謙虛顧慮的時候!
“三爺爺,我這兩天看電視,南方也開始發大水了。”呂冬找到能說得過去的理由,以增加可信度:“新聞有說過大堤快出事時的預兆。”
呂振林不相信呂冬這個不靠譜的,但相信新聞:“你說!”
他不懂,但他有判斷能力。
呂冬先指了下堤壩外側的斜坡:“專家說,河堤出事前,一般會滲水或者管涌。”
呂振林隱約有點印象,好像在電視上看到過,吩咐:“建設,去喊幾個人,仔細瞅瞅。”
呂建設應了一聲,跑了回去。
因為剛才的鑼聲,大壩附近匯聚了更多人。
呂冬又轉回河里:“要下去看看,水下的堤有沒沖出坑?有的話多大?具體在哪……”
雖然說這話的以前不太靠譜,但呂振林豐富的人生經驗,足以做出判斷。
很多農村宗族關系錯綜復雜,尤其太東這種保守傳統的省份。
不是隨便什么人就能在宗族關系復雜的村里成為主心骨。
這不僅僅需要輩分。
“還有。”呂冬的語速一直極快:“編織袋和砂石啥的,早點運過來……”
呂振林吐出一口氣,沉默片刻,做出決定:“做最壞打算。”他掉頭回三角大壩,邊走邊說:“建斌,帶幾個人去場里拿工具,繩子、鐵锨多拿。”
這些是用完能還回去的東西,鐵公雞稍微猶豫:“啊,好,我這就去。”
呂冬沒管下了河堤的鐵公雞,跟在呂振林后面。
呂振林不做任何耽擱,對著河上河下的幾十號人吼道:“老少爺們,河堤不保險!關系全村安危!果子,紅星,開你們拖拉機,把村南口的石子和黃沙拉過來!去些人幫忙!家里有編織袋的,都去拿!越多越好!有砂石的,找會計去做統計!”
“我大前天拉的黃沙,還沒賣掉,就在車上。”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卻也知道河堤決口的后果,紅星急乎乎說道:“我先拉過來。”
呂冬默默的看著一批人去村南,大家伙其實都明白,想保住家園,這時不能計較。
呂振林還在吼:“文越,李林,呂坤,剛子,去村里敲鑼,壯勞力全喊過來,明天當值的也來!一會車來了,女人裝袋子,男的往上扛!”
這個年代機械設備不用想,村里卡車沒幾輛,拖拉機兩只手能數過來。
別說是呂家莊,南方那么大水,大多也是人力往上沖。
比起呂冬,呂振林考慮的更多更成熟,特地對敲鑼的幾人說道:“叫各街小的和老的都起來,去各街最新的二起樓上。去給肉食店程立峰和辦宴的孫慶海敲門,叫他們準備水和吃的,先記大隊賬!干活累了沒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