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都屬于有一定威望的人。
人坐好,關上辦公室門,呂振林直入正題:“這三天,我周邊縣城和周邊鄉鎮都跑了,老五那里去了,老伙計們那里也去了,冬子說的情況很實在,我根據實際情況,昨個考慮一下午,就目前來看,鹵煮是最現實的,風險也最低的。”
李會計接過話,詳細說道:“我也去了,問了很多人,問了很多店,買了不少鹵煮,咱不是王婆賣瓜,其他店的鹵煮比起咱呂家村的,有些差距,比起建軍家里做的,差距更大。”
鐵公雞說了一句:“建軍嫂子要是早點出來賣鹵煮,程立峰算啥。”
話是這么說,但前些年這么做不現實,前幾年誰樂意干個體戶?何況是個帶孩子的女人,就連村里都沒考慮發展副業。
這兩年社會形勢變化快,人的思想有較大幅度轉變。
呂建武這時說道:“我也專門看了,問了,程立峰的影響并不像咱們想的那么大,這人的忘性特別大,一個事發生了,當時可能引起人關注,但人的注意力很快就會轉移到別的事上,程立峰都快叫人忘光了。”
呂建國想了想,說道:“我問過五叔,建筑公司這邊早已規劃好今年的福利預算,鹵煮下貨仍然是每個工人一桶,采購價與中秋節時相同。”
呂振林說道:“老梁拐過年就退,不想管事,其余公家單位咱就不用管了,民間市場這塊就不小。”
呂冬接話:“咱沒必要搞歪門邪道。”
煙草局退下來的那位接話:“冬子說得對,堂堂正正賺錢,這錢賺的也安心。”
鐵公雞說道:“三叔,咱干吧!”
呂振林的兩道直眉,盡管染上點點白霜,卻仍舊濃密,連在一起仿佛利劍一般:“這個事干系到咱呂家村的前途命運,不得不慎重!跨出這一步去,咱有進無退!”
包括呂冬在內,所有人都在等呂振林做最后決定。
這幅千斤重擔,現階段只有呂振林這個領頭人才能挑起來!
呂振林沒有讓眾人等待多長時間,緩慢而堅定的說道:“好,咱們做鹵煮!開店!開分店!”
眾人都出了一口氣。
呂振林似乎有意為之,專門點名:“冬子,你考慮的很多,最近做的也是跟鹵煮有關的買賣,咱這些人里,你做食品生意有經驗,又常年給你媽幫忙做鹵煮,說說吧。”
在場的人里,真正做食品買賣的,也只有呂冬一人。
說起來,他勉強算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眾人都清楚這點,也知道呂冬變得很靠譜,都沒意見。
呂建國早不用老眼光去看這個侄子,這時鼓勵的沖呂冬微微點頭。
雖然很多東西呂冬記在那個本子上,但出于對鬼畫符字體的擔憂,李會計拿起筆,準備記錄。
在座的人,都爺爺輩叔伯輩的,呂冬年紀最小,輩分也最低,這又不是洪水時火燒眉毛,說話多少要注意點。
呂冬說道:“我是做了點小買賣,但我年紀小,社會經驗也少,咱們一起討論。”
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這些東西,誰也不能小看,有時候非常管用。
后面,呂冬說,大家伙各抒己見,李會計負責記錄。
首要解決的是資金問題,沒錢啥都干不了。
李半山那邊已經聯系好了買家,等解成木料,立即就能出手,頂多十來天資金就能到位。
砍掉樹的地方,明年補栽新樹苗。
人手方面,雖然村里有很多壯勞力在大學城工地上干活,但留在家里務農的人同樣不少,呂家村一千多口子人,刨除掉老的小的,仍然有的是人手。
呂振林提前開過會,做了動員,呂家村主要由呂李兩姓人組成,人心相對比較齊,大家伙看著宋家村跑鐵販鐵掙錢,也都想致富。
干活,沒幾個人怵頭,這活再累也累不過工地和莊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