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練結束,吃過早飯,喬衛國拿上海報和漿糊,騎著小嘉陵進縣城,直接去勞務市場。
店里裝修進行了大半,需要招聘人手,呂冬跟他說過,招聘的人手分兩種,一種是長期的固定工,比如收銀員和廚房里的人,另一種是各個學校愿意打零工的學生。
據說能降低……喬衛國想了半天,才想起呂冬說的那個詞,人工成本。
來到勞務市場,因為時間比較早,勞務市場上人非常多,少說得有上百口子人。
好像縣城找臨時工作的人不少。
喬衛國看不少人愁眉不展,好像城里面的人,過得也不容易。
招誰不用他管,他也不擅長這個。
喬衛國下車,找個招工啟示欄,刷漿糊貼招工廣告。
接著,騎上車去前面,樹上和電線桿子上面同樣也貼幾張。
嶄新的招工啟事貼上去,立即有人圍上來看,但看過之后大部人都搖頭走開,因為他們條件不合適,上面寫著只招收18歲到23歲的人。
不少四五十歲的人唉聲嘆氣:人年紀大了,想找個好活都難。
他們一輩子都待在同一個廠子里,往往只會干一兩樣活,干了二三十年的廠子,說垮就垮了。
從廠子里出來,總感覺這社會真陌生,睜著眼也是一抹黑,上哪再去找收入穩定又能干到老的工作?
倒是也有私有企業招人,但他們去了各種不適應,福利待遇與干的活根本不成正比。
還有,很多技術含量不算高的企業,寧愿招沒經驗的年輕人培養,也不愿意用他們這些熟練工。
這社會,越來越叫人看不懂了。
喬衛國貼完招工海報,也不多待,騎上車出縣城,趕往大學城,雖然半上午過去就行,但提前到,還能給店里裝修啥的幫幫忙。
不止是1號鋪,黑蛋那邊的飾品店也在裝修,會在麻辣燙店之前就開業。
…………
大學城,中心路口往北不遠處,趁著上午上課之前有時間,宋娜從學校趕過來,開門上到二樓。
她父母昨晚住在二樓,沒回村里,因為二樓擺滿剛進過來的一批貨,老人不放心貨沒人看。
倆人正在收拾貨,老宋問道:“妮子,貨架今天能到?”
宋娜說道:“我問了,下午就能送過來,我下了課正好,你們別著急,咱不差這一天兩天。”
她母親姚慧說道:“能不急?投了這么些錢進去,老是看不見錢回來,我這心里慌。”
宋娜寬母親心:“媽,這錢咱能掙回來。”
姚慧在家里沒多少話語權,老宋同意閨女開店,她反對沒用,說道:“妮子,你定了不少貨柜,要不要打個電話回村,喊幾個人過來幫忙搬東西。”
“不用。”宋娜說道:“我有不少朋友,他們到時都會過來幫忙。”
姚慧問道:“上次來的那些男的?”
宋娜點點頭:“就他們,我跟他們合作投資,在南邊還開了個店。”她笑著說道:“爸,你和我媽看著就行,我們動手一會就完事。”
她爸腰不好,腰椎間盤突出;她媽腿不太好,膝蓋有積液。
全是這些年在山地上上下下干活落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