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稍微麻煩一點,小縣城出來的學生,目前接觸過電腦的都是少數中的少數。
但宋娜她父親四十多歲的人都能學會,小年輕也不在話下。
周三,呂冬給貝向榮打個電話,開上車先去辦理手續,有人好辦事,養路費、車船稅、交強險加上牌照等等,辦的都很順利,中間環節沒人去卡。
這一點就能讓呂冬節約很多時間。
下午,方燕介紹的拍攝團隊來到店里,大伊萬找來一個叫做娜塔莎的烏克蘭女留學生,跟他一起拍攝宣傳畫和視頻廣告。
這個叫做娜塔莎的女學生,去年夏天剛到省大,家庭條件不算很好,能答應過來,一方面大伊萬幫過她不少,另一方面是1000塊錢的報酬。
用大伊萬的話來說,娜塔莎的留學生獎勵,大部分都郵寄回了烏克蘭,正需要錢。
作為一個典型的烏克蘭女孩,娜塔莎金發碧眼,稍微一化妝,非常上鏡。
可惜,中文水平有限,臺詞發音需要死記硬背。
關于拍攝廣告啥的,呂冬屬于完完全全的門外漢,完全交給拍攝的人負責。
他找到方燕:“方姐,你哪天去呂家村?我們家的人,望眼欲穿。”
方燕摸著下巴上顯眼的紅痣,大大方方說動:“去問你哥,整天加班。”
呂冬說道:“這正是我哥的上升期,等他再進一步,就好多了。”
方燕想了想,說道:“大概月底之前。”她主動轉了話題:“你這店不錯,回頭你給我一份資料,我幫你申請社里的創業扶持廣告。”
呂冬聽說過這個政策:“我不是下崗工人,不夠標準?”
方燕說道:“沒關系,主要針對自主創業的,你是社里熟人,通過審批不難。”
呂冬當然不會拒絕這種好事:“行,我這就去準備,一會給你。”
這邊在拍攝廣告,另一邊杜小兵和喬衛國召集臨時雇用的學生,繼續去發宣傳單和開業優惠卡。
市場南口,杜小兵臨時充當指揮官,將四個袋子交給倆學生:“你們兩個,去南邊的旅游學院和紡織學院!”
他又分配另外幾個學生:“你們去北邊的青干院和政法學院!你們去西邊的建筑學院和工業大學!衛國,你帶人去省大和師大……”
話沒說完,不知道什么時候過來的徐曼一把搶過倆塑料袋,說道:“我去藝術學院門口!”
杜小兵瞪眼:“你湊什么熱鬧!”
人群紛紛散掉,去各自的地方,徐曼說道:“我過來當臨時工!”
杜小兵懶得搭理他,推上呂冬的破摩托車:“愿意去就去。”
徐曼看著他上摩托離開,嘴歪了歪,朝東邊走,去藝術學院前,進到最顯眼的麻辣燙店里。
麻辣燙店在招學校臨時工,她決定報名!
開業前這幾天,包括呂冬在內,所有人都非常忙碌,力求能把各自負責的事做到最好。
六位正式員工的培訓也做的很到位,具體的事情,終歸要到日常工作中去體驗。
1999年3月28日,呂冬的第一家店鋪,即將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