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國說道:“你這半年買賣沒少干,悟明白不少事。”
說了會話,廚房那邊菜做的差不多,呂冬收拾桌子,呂春和方燕都過去端菜,六個人圍著圓桌坐。
一頓飯吃的融洽祥和。
呂冬能看得出來,大伯和大伯母對方燕都挺滿意。
方燕臨走前,李敏給了600錢紅包,讓呂春勸著收下了。
呂春開車送方燕回去,一行人回院子里。
胡春蘭說道:“嫂子,你覺得咋樣?我看方燕挺好,和老大挺般配。”
李敏說道:“人不錯,是個大方爽利的,那邊家里情況也不錯,當老師的。”
結婚從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關系到的是兩個家庭。
呂建國的意見簡單明了:“我看行。”
李敏突然說道:“就有一點,她家是北河的。”
呂冬知道大伯母擔心啥,真要碰上那種堅持北河習俗不放的,即便以大伯家的情況,也得背上債。
不說彩禮,單婚前除去過節,還要跑十趟,送十頂十的禮,就能把一般條件還可以的家庭,折騰的喘不過氣來。
小輩可以只考慮愛情,長輩不能不考慮現實狀況。
“大媽,這些都不是事。”呂冬直接說道:“啥樣的家庭出啥樣的人,看方燕就知道,她家里應該是通情達理的,而且方燕有個妹妹,不是弟弟。”
呂建國擺手:“別想這些有的沒的,咱遇到事解決事,還能難住了?”
說完,他去屋里,拿出一千多塊錢和一份清單,直接給呂冬:“你大哥下周就得去女方那邊。冬子,你經常跑批發市場,需要買的東西我都寫在上面,再去順便買回來。”
呂冬接過來看一眼,之前賣過日用品和雜貨,他對市場行情有大致了解:“大伯,用不了這么多。”
呂建國說道:“先拿著,別不夠。”
呂冬錢和清單揣進兜里,說道:“我后天去進貨,一起買回來。”
從清單上看,呂春第一趟登女方門,大伯做了萬全準備,哪怕放在青照北邊,也算得上重禮。
李敏沒說啥,她對方燕挺滿意,也希望能順順利利的。
呂冬提議:“兩邊走開,最好還是找個中間人去那邊談。”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有個中間人,兩邊都能有緩沖的余地,不至于兩邊家長說僵了,那事情就麻煩了。
呂建國早有考慮:“我跟你三爺爺說了,你三爺爺應了下來,呂春先去一趟,具體咱再看情況。”
估計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呂春結婚就是擺在他們這個大家庭面前的頭等大事。
呂冬又說道:“行,大伯,有啥事你就給我打電話,我隨叫隨到。”
呂建國不會跟親侄子客氣:“后面少不得你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