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協議達成,能讓呂氏餐飲公司的合成食品采購成本下降十幾個百分點。
比如單串的甜不辣,從十里堡市場按件采購,平均一串成本接近七分錢,換成漢林食品加工廠直接供貨,單串成本下降到不足五分錢。
豬肉和蔬菜類產品好說,前者跟呂家村的公司一起從肉聯廠采購,后者每天都有村里的種菜戶送貨上門,還能保證新鮮度。
呂家村雖然大部分剩余勞動力都轉入到食品公司上班,但農村人不會輕易扔下地,哪怕種地不掙錢,每一季的小麥玉米也不會荒廢。
一些種菜能手,比如李文越的母親,種菜的收入在農村也算可以。
老一輩對土地的感情之深,年輕人無法想象。
很多老人只要還能干得動農活,就不允許子孫后輩將土地轉租出去。
從臨淄市回到大學城,呂冬第二天就找到省大創新港的那位負責人,從二號樓的地下停車場里,租賃了一間大倉庫,作為呂氏餐飲公司的貯存倉庫使用。
學府文苑房子那邊的貨物和冰柜,都可以搬到這邊來。
小區的房子則可以恢復原本的居住功能。
人情社會里面,有熟人確實好辦事,當天上午呂冬就搞定倉庫租賃手續,交上一年4800元租金以后,拿到了倉庫鑰匙。
趁著下午不算忙的時候,呂冬叫了喬衛國、蘇小山、杜小兵和高明等一眾年輕力壯的男人,開著廂貨車一起搬家。
這邊的動靜,叫隔了一個門的趙娟娟看到,她挺著個大肚子出來。
宋娜看她過來,趕緊說道:“娟姐,你離著遠點,可別伸手。”
趙娟娟把宋娜叫過去,低聲問道:“這是有倉庫了?”
宋娜低聲說道:“呂冬在創新港地下停車場租了個大倉庫。”
“要我說,這些東西早就該搬走。”可能是懷孕有孩子的緣故,趙娟娟說話毫無顧忌:“這本來就是你跟呂冬的小窩,當倉庫算咋回事?”
宋娜無奈,只好提醒道:“娟姐,這是呂冬的房子。”
趙娟娟笑:“啥你的我的,早晚都是你們的。”
宋娜在這上面跟趙娟娟看法完全不同,也不反駁她,笑了笑,說道:“我去干活了。”
回到房子里,呂冬真等人一起搬冰柜,宋娜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去后面。
“行不行?”呂冬問道。
宋娜從小就在山里干活,還在石料廠推過車子,說道:“小意思。”
她喊個一二三,倆人架起冰柜就走。
呂冬在前面,宋娜跟在后面,輕輕松松運到廂貨車上。
忙到下午三點半,這邊搬完家,宋娜沒去新倉庫,找來笤帚和抹布,留在學府文苑打掃房子。
四點多的時候,漢林食品加工廠送來第一批貨,老板常漢林不放心,親自押車過來。
呂冬給他介紹了杜小兵這位二股東,接著又和杜小兵帶著他去樓上參觀呂氏餐飲公司的寫字間,到中心路口看倆店。
正好是店里的晚高峰時段,看到麻辣燙店擁擠的顧客人潮,常漢林暗自點頭,這一個個連鎖店開起來,生意都這么好,一天得需要多少貨?
隱約間,他覺得加工廠可能遇到了一個發展的大好機會。
呂冬兩次去漢林加工廠,常漢林都設宴款待了他,常漢林來了,自然得回請。
吃喝間,常漢林保證,一定會以最嚴格的要求,把控配送呂氏餐飲公司的貨物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