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打不通,按照昨晚打電話所說的地址,呂冬開車來到高官鎮,找到馬明入住的招待所,拐進一個大院里面,院子里停著輛面包車,后窗玻璃上貼著招待所的名字和電話。
下車向老板打聽幾句,找到了兩名留守在招待所的省大考古系學生,其中一人還是女生。
聽到來的馬明的朋友,宋娜還拿出體育學院的學生證,加上馬明走前這說過這事,倆學生相信呂冬一行人。
呂冬和呂建仁旁敲側擊套了幾句后,倆涉世未深的學生把老底都泄了。
“我們這次本來是考察蒙山一處民俗寺廟建筑的,沒想到過來以后,寺廟已經叫當地一些人破壞了,他們這有個叫劉百萬的人,在山邊包了幾百畝地,新蓋一個興圣寺,要搞私人旅游開發,把山上老廟的東西拆掉,拉回他蓋的寺廟里面充門面。”
說話的是那個女生,相比于沉默內向的同學,女生性格較為外向開朗。
“導師帶著我們進行搶救,趁著他們運一座塔的時間,搶救回來幾件銀器,我們倆的任務就是在這里看著東西,等當地文物部門的人過來接手。”
社會經驗不足,女生說話的時候,頻頻看向房間中的幾個皮箱,生怕別人不知道搶救回來的文物,就藏在箱子里面。
“興圣寺?”呂冬記得這個名字。
宋娜接話道:“是不是昨天你下車問路的那里。”
呂冬輕輕點頭:“是。”
當時還有人提醒來著,說廟是假廟,和尚是假和尚,千萬不要去這個所謂的人造黑景點,否則有可能被宰。
還記得當時一群人在搬個小塔去那個興圣寺。
呂冬突然有種不太好的聯想,問道:“馬明和你導師去哪了?是不是去興圣寺了?”
“是啊。”那個女生沒有任何猶豫,說道:“導師和馬明,還有另外一個師兄,吃過午飯去了興圣寺,興圣寺的那個老板,破壞許多文物不說,還把一些搬到他個人承包建造的景點里,導師擔心他們再次損壞,專門過去看看,敦促他們上交文物……”
呂建仁嘀咕:“人都搬自個家里去了,能上交才怪。”
呂冬一聽,要壞事:“他們就這么去了?沒報警?沒叫著當地相關部門的人?”
這可不是十幾年后信息發達的時代,一個地方的地頭蛇,能隨便聽你一個專家的話?想讓坐地虎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來,哪有這么容易。
不說別的,就說旁邊的七叔,要是七叔抓了個啥動物準備吃,有個野生動物專家跑到呂家村跟七叔叨叨放生或者類似的事,七叔少說要噴他一臉吐沫,煩了真敢拿大耳刮子抽人。
再聽聽女生說的那個人名字,劉百萬!
這名字能說明太多問題了,在蒙山窮鄉僻壤的農村里,這年頭混上百萬身家的,能是一般人?
那個女生似乎還沒覺得有什么大問題:“我們報過警,沒人管,導師去鎮政府找過人,人都讓我們等信。破壞文物這種事怎么能等?導師就趕緊過去了……”
宋娜捏了下額頭,連她都覺得事情不對。
往不好里說,可能跟那位百萬都是熟人。
見慣呂冬在大學城的一系列操作,宋娜非常清楚,法律需要人來執行,人的變數極大。
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呂冬這樣,既能守好法律線,也能守住心中的道德線。
呂冬對呂建仁說道:“就這么過去,容易吃虧。”
呂建仁點頭:“別叫人綁了……”
那個女生也聽到了,哭笑不得:“我們導師是全國有名的歷史民俗考古專家,享受國務院津貼!”
呂建仁沒有理睬女生的話:“這不是咱們青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