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離開衛橋,沒有直接回青照,而是穿城而過,去了另一邊的東王轉轉。
比起衛橋這邊,東王規模要小得多,而且距離縣城相當遠,在較為偏遠的一個鎮上,只有幾千名員工。
呂冬和宋娜了解過具體情況,暫時沒有將這邊列入到近期開店計劃當中。
回去之后,就可以讓杜小兵派人過來,做具體的先期考察了。
進入縣城的時候,呂冬看到路兩邊豎立的大廣告牌,一邊是衛橋棉紡,一邊是東王集團。
車速比較快,廣告牌一閃而過,呂冬忽然想起個事,關于企業贊助職業體育俱樂部方面的。
國內不少企業都通過贊助職業體育連續或者干脆經營俱樂部的方式,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比如太東這邊的太能集團就接手省里的足球隊,號稱打造百年俱樂部之類的。
曾經還有南方的企業集團,通過足球俱樂部大做文章,順勢敲開全國市場,成為行業內有數的大型集團公司。
如果是在南方,這或許有挺大的借鑒或者效仿的意義。
但在太東,想想就算了。
某些方面的人文環境,真的非常惡劣,曾經東王集團買入省籃球隊就是最好的例子。
曾經,呂冬也不大清楚,東王在2015年之后,是主動還是被動接受了太東男籃俱樂部,但不管主動還是被動,東王集團既然真金白銀掏出巨資買下俱樂部,按照最簡單的道理,就擁有這家俱樂部的控制權和管理權。
但在太東不是這樣,買俱樂部的錢你得出,日常經營管理的費用你出,所有人員工資你開,廣告贊助費用你照樣得出,反正該掏錢的地方,一分都不能少掏。
不過,球隊從管理經營到大大小小各個方面,就跟出資的東王集團沒有半毛錢關系了,全都由省里體育局統一托管。
說是東王集團沒有管理經驗,省里派人協助管理一段時間,然后管理權交出去。
最后的結果是,始終沒有管理運營權,東王變成出錢的冤大頭,想要轉讓俱樂部都不行,剛表達轉讓俱樂部的意思,上級各種意圖壓下來,只能繼續當有名無實的俱樂部所有人。
呂冬想起這些,起碼確定一點,將來走搞職業體育俱樂部打廣告這種辦法,在太東起碼是行不通的。
沒太能集團那么大的國企當背景,還是別去碰的好。
不怕人家不賣,就怕拿到手后甩都甩不掉。
就國內的職業體育體制,無論搞哪一行,都繞不過各個體育協會。
有這錢,還不如請大牌明星在電視臺上打廣告。
隨著呂氏餐飲下屬三大餐飲品牌規模不斷擴大,用不了太長時間,依靠大伊萬和娜塔莎再去打廣告,效果將會變得很一般,邀請明星打廣告勢在必行。
最好還是大牌明星。
呂冬這方面也在做考慮,具體等下半年或者明年會有實施。
當然,像劉天王或者成大哥這種代言必死的超級巨星,哪怕廣告費再低,呂冬也是不敢用的。
有些事情實在太邪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