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用于其他方面的資金調撥到青照河治理上,沒幾個人愿意,很多領導都是調過來待不了兩三年就走,誰不想把資金放在容易出成績的地方?
單純的治理青照河,并沒有經濟效益可言。
如果不是縣府的一把手,將青照河治理與旅游大項目的設想結合在一起,根本不會上這個會議來討論。
百年一遇的洪水都挺過去了,難道他們就這么倒霉,任期內再出一回百年一遇?
這可是百年一遇,又不是暴雨或者暴雪,隔幾年總會來上一場。
最大的兩位領導不說話,任由會議桌旁的人討論。
相比起維修治理青照河的河道和大堤,眾人對縣府大領導提出的開發縣城到舊軍河段的旅游資源更高興趣。
這一段有著包括墨泉和李清照故里等在太東都能叫得上名號的景點,卻因為過于分散,一直難以發揮出集群有事,如果改建這段青照河,以河道水運將景點連接在一起,會不會有所作為?
即便后面沒有作為也不要緊,只要建成,通過報道或者上級視察,將影響力暫時擴散出去,短期內有個漂亮的數據,對于他們這批人來說足夠了。
后面留下一地雞毛,也是接任者的事……
聽著同僚們更多在討論旅游建設,楊烈文微微蹙起眉頭。
在一眾常委里面,楊烈文排在最末尾,因為上面關于大學城規劃和升格一再有傳言過來,非大學城的事務,他很少去發言,甚至在大多數青照事務的表決上,都會選擇棄權。
但這次不同,青照河那年夏天的大洪水,楊烈文有過親身體會,可能某些宣傳材料上面,還能看到他親自扛沙袋的身影。
楊烈文也是個真想做點事的人,這時開口說道:“治理青照河的資金,確實不好解決,泉南境內有問題的河道,不止青照河一條,可能上級無法給我們太多支持,但置之不理也不妥當。”
不少人都看向楊烈文,很多時候楊烈文更像是個吉祥物,甚至在消息比較靈通的人眼里,楊烈文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成泉南直管的人了。
“我建議,對青照河適當進行維修,尤其刨開的缺口位置必須充填。”楊烈文說的不算多:“然后加強沿河村莊管理,讓沿河村民認識到保護河岸大堤的重要性!”
坐在首位上的一把手突然說道:“我去呂家村考察過,呂家村段的河堤維修做的不錯,對村民的約束和管理做的也不錯,這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
上午縣里的會議參加的人很多,半下午就有相關內容流傳出來,像呂冬這樣消息比較靈通的人,又是相關提案的發起人,很快就能得道相關的消息。
接到電話的時候,房子里面發出切割機切割金屬的刺耳聲音,門口的宋娜將呂冬推出去,讓他到外面去接電話。
外面也挺亂,有小型挖掘機在挖溝,突突的聲音響個不停,但比起房子里面的刺耳尖銳,要好太多了。
呂冬站在包著保溫層的粗厚管道跟前,接通了電話,那邊的人跟他快速說了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