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娜也看那邊,就見打頭的幾輛警車開過去,后面跟上幾輛綠色的帶篷卡車,車牌上隱約可見的紅色字母,告訴人這是軍車。
接著又有幾輛大巴跟上,最后面還有警車壓陣。
剛接話的那人嘀咕:“這不會是去逮人的吧?”
其他人議論紛紛,但都不知道具體情況,只能瞎猜。
“今天行動?”宋娜猜著應該是,從提包里摸出手機,進了家門,撥通呂冬電話:“猜猜我剛看到什么,一串警車在往南邊山里面開。”
公司里,呂冬好奇問道:“車很多?”
宋娜簡單的說一遍,問道:“是不是今天?”
呂冬說道:“我不太清楚。”
這事本來就是順著大形勢推了一把而已,除了宋娜之外,也沒跟任何人說起過。
就算有行動,也沒人會通知他。
宋娜看眼去搬梯子的老娘,說道:“行了,我不跟你說了,我去摘柿子核桃,下午回去給你送一些過去,你拿回家去,別在公司里就分了。”
“我知道。”呂冬說道:“一定讓我媽知道,這是你家送過來的。”
“回去再說。”宋娜掛斷電話,去屋里放下包,換個舊外套,回到院子里接過人字合梯:“媽,我上去摘,你在下面接著點就行。”
宋媽叮囑道:“你小心點。”
宋娜爬上梯子:“從小就干的活,沒事。”
…………
文莊鎮,出了鎮上往西南走,山包間分散著不少石料廠,一條柏油路幾乎被厚實的灰渣和煤渣覆蓋起來,有車從上面開過,立即帶起陣陣嗆人的粉塵。
前兩年夏天,宋娜還在其中一個小石料廠里,干過推車工和粉碎工,賺取上大學的學費。
很多人的觀念里,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所以,從事石料開采和粉石的場子不少,最大的幾家,全都是李家的產業。
還有個圍墻圈起來的大廠子,那是李家的石灰窯廠,全青照數一數二。
沿著這條柏油路走到盡頭,就是青照有名的一號礦井。
這是以前公家單位經營時的叫法,后來被采石起家的李家承包后,順理成章的改成了李家煤礦。
青照礦產資源少,這個煤礦規模很小,但對個人來說,足夠發家致富。
李興國每個月只是固定的幾天來礦上,平時都是交給親侄子管理,今天是煤礦發工資的日子,按照過往的習慣,他又過來看看。
坐在地面黑乎乎的辦公室里間,透過窗戶看著外面領取工資的黑炭頭們,李興國心底盤算著,這個月上過貢之后,還能剩下多少錢。
人年紀大了,只有閨女沒有兒子,就想著多攢點錢養老。
哪怕煤礦上很多安全設備該更換了,李興國也沒有絲毫更換的打算,太費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