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電到三聯,與三聯坑人這句話,對于曾經每個泉南人來說,都印象極其深刻。
哪怕不看新聞的泉南人,都能在泉南街頭看到那位吹哨子、揮彩旗,身上披掛“三聯如何如何”,數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的中年大叔。
那是泉南曾經最有名的人文風景線之一。
中午酒喝得有點多,送走張明宇和范云明倆人,呂冬困的撐不住,就沒再去公司,干脆回家里睡了一覺,喝了酒睡的時間長,一覺醒來都四點多了。
簡單洗漱一番,給公司打了電話,那邊沒啥事,干脆再去建設中的新村那邊看看。
順著東西路,剛來到學校門口,碰上小學放學,算上育紅班大班小班,近200個孩子從學校里面出來,大部分學生進呂家村,還有部分往南去劉灣和張灣。
臨近幾個村,轉到呂家村小學上學的學生越來越多了。
以前,生活條件不好,家里孩子又多,別說抓學習了,餓不著凍不著就不錯了,農村大部分家長哪管得了未來十幾年后咋樣。
現在不一樣了,這邊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好了是姐弟或者姐妹。
孩子少,生活條件好,大部分人自然重視教育。
就像先富起來的人在大學城紛紛掏腰包買房子上省大師大名校一樣,誰不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呂家村小學新落成,冬天有鍋爐燒暖氣集中供暖,夏天一個教室有四臺大吊扇,校長是鎮上出名嚴厲的郭胡子,臨近村有太多人把孩子轉過來。
按照正常道理來說不能收,但鎮教委睜只眼閉只眼,轉過來的孩子,一般跟呂家村都有扯不開的關系,比如嫁出去的姑娘家的孩子,或者娶進來的媳婦娘家的孩子。
在農村,臨近村之間這些關系根本扯不斷,不收也不可能。
先給小學生們讓路,等孩子們走得差不多,呂冬才來到學校門口,習慣性往里一看,就見到釘子站在門口主過道上不動。
呂冬實地經驗豐富,一看就知道釘子在罰站。
“咋了?”呂冬過去問。
釘子眨巴眨巴眼:“冬哥,你跟郭胡子……”
呂冬打斷他:“校長!”
“嗯,校長。”釘子不敢跟呂冬炸毛,說道:“冬哥,你跟郭校長說一聲,讓我走吧。”
呂冬問道:“犯啥錯了?”
釘子覺得對冬哥來說不算啥事,直接說道:“郭……校長教的語文課,讓背課文,我沒背過,他叫我去教室門口罰站,我站了一會,太無聊了,就從北邊操場墻那里,順著一棵樹爬到墻上,翻墻出去看工地上干活,這不快放學的時候回來,正好叫郭校長逮住了……”
呂冬點點頭:“呂釘,你真是個人才!老師教你去罰站,你能翻墻跑了。”
釘子偷眼悄悄瞄著呂冬,帶著分小心說道:“人都說你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叫你罰站,你翻墻出去把人老師家自留地里種的白菜的菜心全都給挖了。”
呂冬無力反駁,只能說道:“安安穩穩罰站,啥時候郭校長讓你走,你再走!”